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千年浔埔村

千年浔埔村

日期:2016/12/14 18:41:09      編輯:古代建築史

    早晨5點半,東方的天空剛剛泛出一絲藍色,此時泉州浔埔村的海邊已經是一片熱鬧。一群扎著紅頭巾的埔女等著前往遠處的海灘拾海蛎,並在潮水起來前的短短三四個小時內結束。

    浔埔村位於泉州灣晉江下游的左出海口岸邊,是中國著名的漁村。浔埔村早在唐宋時就已有,至今已有千余年歷史。明代這裡曾設鹧鸪巡檢司,以御由海入江的倭寇。浔埔村原名叫前埔村,後因有一次媽祖娘娘做生日時,晉江洋埭村村民聯合敬奉一幅緞面彩帳,無意地把“前埔”寫成“浔埔”,村民也認為此地盛產紅鲟、蚵蝦,用浔埔命名更為妥切,因此,“浔埔”村名就一直沿用至今。

    浔埔村是一個以漁業經濟為主,全村90%以上的人口從事漁業有關的活動。通常男人們出海捕魚,女人們承擔灘塗養蚵和市場經營。

    浔埔村至今還保存著很多古建築。現存的古建築、寺廟、具有閩南泉州風格的“蚵殼厝”有很多。比如浔埔順濟宮,始建於明萬歷年間。新厝王爺館,建於清道光年間。此外還有厝仔王爺館、頂路王爺館、吳厝關帝廟等,距今都有數百年時間。

    最引人注目的是蚵殼厝,至今完整的蚵殼厝在村子裡就有幾十處。蚵殼厝的優點是就地取材及隔音效果好,與牆模厝一樣,冬暖,夏涼,不怕蛀蟲。有人說它牆體堅固,可以抵擋炮的攻擊。所以沿海民間流傳有:“千年磚,萬年蚵殼”的俗語。殼厝之間的小石巷曲曲折折,兩邊是海蚵殼層層疊疊搭建的殼牆壁,組成了沿海漁村一道獨特的古民居風景線。遺憾的是現在一些蚵殼厝破損嚴重,急需維修。

    在村子裡,最吸引人眼球的應該是埔女了。埔女的服飾與惠安女的服飾堪稱泉州民俗的兩朵奇葩。惠安女是“封建頭,民主肚,節約衣,浪費褲”。而埔女則是“民主頭,封建肚”。愛戴花是埔女的天性,從兒時梳辮子起,她們就喜歡把色彩鮮艷的菊花、玉蘭花、山茶花插滿雙鬓,待到及笄(十五歲女孩叫及笄),親人就要為她們“梳髻”。行走在村落裡的街道和巷子裡,你隨處可以見到頭插鮮花的埔女。現在埔女的生活已經發生了一些改變,但勤勞的傳統一點也沒有改變,每天清晨下海拾海蛎,載著滿簍的魚、蝦、蚝、蟹,奔向泉州各個菜市場。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