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貴州明代王宮遺址現世 軍事重鎮有望申遺

貴州明代王宮遺址現世 軍事重鎮有望申遺

日期:2016/12/15 15:15:30      編輯:古代建築

  中新社遵義5月16日電 題:貴州明代土司宮殿遺址現世 西南軍事重鎮有望申遺

  記者 王超 趙剛

  “五更時分,只聽明軍炮台一聲炮響,炮彈擊中海龍屯飛龍關右邊的石牆,數十萬明軍齊聲高喊:活捉楊應龍。馬嘶聲,吶喊聲響徹山谷,整個海龍屯上一片火海……”

  貴州省遵義市海龍屯景區導游用一段評書式的解說詞向記者描繪了明萬歷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播州戰役明軍攻打海龍屯時的戰況,這場戰役結束了西南楊氏土司對古代播州歷經唐、宋、元、明四代共700余年的統治。

  率隊於海龍屯進行考古發掘的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李飛告訴記者,作為平播之役的主戰場,海龍屯最遲修建於1257年,到今天已經有755年的歷史,規模龐大,設施完備,是研究西南地區土司制度和軍事關隘設施的重要實物資料。

  海龍屯位於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高坪鎮,建於龍巖山之巅,山勢陡峭,石階依山開鑿,記者拾階而上,兩小時才登至屯頂,環顧四周,眾山盡收眼底,屯前僅一線可登,飛虎、朝天、飛龍、飛鳳四關遺址仍在,隨山勢綿延十余裡。

  李飛介紹,海龍屯遺存的環屯城牆周長達5公裡,屯內面積1.5平方公裡,民間傳說屯內36大街72小巷,規模宏大。自4月23日起,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對海龍屯進行首次大規模考古發掘,希望通過此次發掘能重新揭示海龍屯的規模和內部格局。

  明萬歷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明朝廷調8省之24萬軍隊發動平播之役。是役,節節敗退的播州第29代土司楊應龍領1.7萬人退守海龍屯,倚天險與明軍對峙,山巅之上的屯內俨然一座城池。114天後,楊應龍敗亡,明軍入屯“斬級22687顆”,“招降播民12萬”。焚毀了海龍屯內所有建築。民間傳說屯內原有的36街72巷及楊應龍休閒避暑行宮盡毀於此。播州從此改土歸流,分屬四川、貴州。明代理學家瞿九思編在《萬歷武功錄》中稱此舉為“唐宋以來一大偉績”。

  記者漫步海龍屯內,兩三戶農家,滂水而居,門前槐花飄零,當年的雄關漫道只遺殘垣斷壁,王宮殿宇也隱於泥土與荊棘叢中,明末西南風雲開阖的歷史都蘊藉在這些無言的山石間供世人憑吊。

  李飛表示,經過20多天的發掘,考古工作已有斬獲,發現屯內環王宮城牆3道,基本確定楊應龍王宮的面積為2萬平方米,通過出土的大量瓦當、瓷片分析,楊應龍當年確居於此處。

  記者在現場看到。已經挖出的城基面積龐大,牆基縱橫交錯,起落有致,還有類似地道的設施。出土瓷片底款寫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明萬歷年制”的字樣。瓦當紋飾精美清晰。足見楊應龍當年在西南地區地位顯赫。

  據了解,2001年海龍屯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3月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向國家文物局提交了申遺申請,國家文物局已經受理, 6月中旬前將派世遺專家到現場考察。如果申報獲批,海龍屯將是中國首個遺址類世界遺產申報項目。(完)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