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工藝 >> 耄耋大師曾促成眾古城保護 包括平遙、麗江等

耄耋大師曾促成眾古城保護 包括平遙、麗江等

日期:2016/12/14 10:52:52      編輯:古建築工藝

這是一場“80後”與“90後”的對話。

  
    也是繼梁思成之後、我國當代最著名的兩位建築遺產保護大師,所進行的一場關於保護中華特色建築的世紀對話。

  11日,80歲的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與91歲的華中科技大學建築系創始人之一張良皋,在華中師范大學舉行學術性對話。

  兩位大師不僅僅是在守護古城和古建,更是守護民族的記憶與情感,在古城、古鎮、古村落保護這條崎岖道路上,兩個老爺子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聊不完的故事。

  說起古城保護,張良皋惺惺相惜,語言幽默:“梁思成先生面對北京古城大哭一場,沒能保住,你阮儀三怎麼三言兩語就把山西平遙保下來了呢?”

  確實,依靠阮儀三的智慧與努力,不僅促成了山西平遙、雲南麗江等眾多古城的保護,在首批“全國10大歷史文化名鎮”中更有5個鎮保護規劃出自阮儀三,它們分別是周莊、同裡、甪(lù)直、烏鎮和西塘。

  阮儀三並不滿意:“據統計,現在全國有70萬個古村落已經消失,每天有70個古村落正在消失,雖然還有40萬個存在,但是要留住鄉愁,一定要抓緊時機。”

  有人曾質疑:江南小鎮不都是小橋、流水、人家,留兩個景點就行,有什麼好保留的?阮儀三指著每個江南古鎮的照片,激動地說:“周莊是水巷特色,同裡是河路相間,西塘是沿廊風格,怎麼會是一樣?你總以逛景點的心態,不去欣賞、不去發現,這怪誰啊?”

  張良皋曾經主持操刀,將武漢古老的建築——無影塔從洪山的東頭移到了西頭。他說,在無影塔遷移之前,黃鶴樓前的勝像寶塔已經有過遷移,遷完一看,原本應有的100多塊古磚構件成了多余的廢料,“沒做到原樣復建,完全是可怕的破壞。”

  無影塔怎麼搬?張良皋說,就用笨辦法,每一塊石頭都要編號,記住它擺在什麼位置。先給外圍一圈的石頭編號,搬開,再給第二圈石頭編號,再搬開,每一圈一個圖,這樣將來擺回去的時候,每塊石頭才都在原位置。否則堆一堆石頭,根本分不清哪塊在哪裡。

  他對武當山明代建築推崇備至,認為:“這是中國文藝復興的標志性建築。祈禱上蒼讓我能活到2018年,希望能夠在武當山舉行一個中國文藝復興標志性建築的600周年慶典。“

  對話前,兩位大師分別揮毫留字,帶到現場竟成了一副對聯:發揚國故、留住鄉愁。這也成就了一段佳話。

  這場世紀對話也是“大學與城市”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無界論壇”的重要內容之一,本屆論壇以“城市與大學:城市遺產的保護與發展”為主題,由武漢市政府、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共享遺產委員會主辦。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