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古建園林大師程茂澄提出港城古建築雖不集中但極具南北過渡地
日期:2016/12/15 1:37:0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在東部城區,依山傍海的連雲鎮,主要是民國時期因港口建設而興起並逐漸繁榮,全鎮遍地是石屋、石路、石樓、石牆。連雲鎮一度有很多標志性建築,從民國時期建港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這些建築的圖片常常是連雲港的形象圖片。如連雲港老火車站鐘樓、海關大樓、上海大旅社、陸海軍司令部、人民影劇院等。仔細盤點不難發現,我市古建築遺存並不算少,這些建築在空間分布上並不集中,仿佛散落的珍珠,加上由於商業和房地產開發,某些地段的古建築近年又被現代建築“擠”去不少,許多慕名而來的學者、游人及市內有識之士扼腕歎息。加緊針對古建築制定相應的措施,拿出專門的保護與開發規劃迫在眉睫。
還要充分考慮國家級雲台山景區對古鎮旅游的帶動作用,強化與城市精神、城市特色、城市特點的聯系,加快推進項目實施力度,琉璃瓦古建築文化保護利用的戰略地位應加以強化,讓其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有識之士認為,開發只能是保護的衍生品,港城古建築保護,應進一步提高對古建築保護意義的認識,努力營造全社會保護古建築的良好氛圍。要對港城古建築進行一次徹底的“盤點”,將一切有價值的古建築全部納入視野,並登記、建檔。同時盡快制定古建築保護辦法,有計劃地開展對我市古建築的保護修繕。江西婺源古村落是當今中國古建築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古屬徽州“一府六縣”之一,是一顆鑲嵌在贛、浙、皖三省交界處的綠色明珠。全縣面積2947平方公裡,下轄16個鄉(鎮)、1個街道辦事處,171個行政村、20個居委會,總人口36.2萬。境內古建築遍布鄉野,多為明清時期所修建,粹集了明清兩代官宦、商賈和百姓宅第的精華。
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清華彩虹橋、婺源宗祠<含:汪口村俞氏宗祠、黃村經義堂、陽村方氏宗祠、西沖村俞氏宗祠、豸峰村成義堂、洪村光裕堂、篁村余氏宗祠>、理坑民居<含:天官上卿第、司馬第、友松祠、雲溪別墅、福壽堂>)共13個點)。沱川鄉理坑村入選首批“中國景觀村落”,浙源鄉虹關水口、察關水口、思口鎮思溪村口入選“中國琉璃瓦經典村落景觀”。因為保護得力,古老的村落與優美的生態鋪展出一幅幅青山秀水、粉牆黛瓦的山水畫卷,為我縣贏得了“中國最美的鄉村”的美譽。我縣從落實科學發展觀著手,科學處理開發與保護、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的“三個關系”,確立了“以開發帶動保護,以保護促進開發”的古村落保護模式。在實現旅游經濟持續增長的同時,打造、傳承“古色古香的城鄉徽建風貌”的獨特旅游資源。
著名琉璃瓦古建築修繕專家、蘇州古建園林大師程茂澄提出,港城古建築雖不集中,但極具南北過渡地帶的特色。以南城古鎮為例,南城東大街的片石牆壘砌考究,堪與新近獲國際建築大獎的王澍作品相媲美,其建築技藝應保留傳承。片石壘砌老房子具有國內惟一性,令人眼前一亮。對古建築盡量少動“手術”,乃至不動“手術”,原汁原味保護,並最大限度保留與古建築相互依存的民風民俗,讓其為現代城市經濟與社會服務成為市內外專家共識。中國民族建築專家、教授級高工王東認為,港城無論哪座古鎮,作為城市規劃的一部分,其基本功能應為人居,其次才是旅游功能。規劃要與港城總體規劃一致,交通、旅游等專業規劃也要一並考慮,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均要加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