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粵劇大師“進古鎮”以曲會友

粵劇大師“進古鎮”以曲會友

日期:2016/12/15 16:24:35      編輯:古代建築

   昨日,粵劇大師們到沙灣古鎮送去粵曲表演。 信息時報記者 朱元斌 攝

信息時報訊 (記者 項仙娥 通訊員 潘萱) 昨日,第二屆廣東省粵曲私伙局大賽總決賽正在番禺區緊鑼密鼓進行。已經完成比賽,靜候結果的粵曲大師們並沒閒著,他們與當地的民間私伙局一起,開展“進古鎮”、“進校園”、“進警營”、“ 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六進”活動,送去全省各地的獨特好戲,以曲會友。

留耕堂再響《雨打芭蕉》

“六進”活動是本次私伙局大賽的一大亮點,旨在響應“開心廣場·百姓舞台”系列活動的群眾性特點。主辦方介紹,在比賽的三日時間裡,他們會選出來自全省各地的參賽私伙局,進入古鎮、校園、警營、農村、社區、企業等地方,送去粵曲表演。“目的就是讓大家能有機會一起欣賞、交流粵曲。”一名負責人說。

昨日上午,廣東音樂之鄉沙灣鎮留耕堂內傳出悠揚的曲樂聲,拉開了“六進”演出交流活動的序幕。青青的石板、烏黑的古木、金黃的牌匾,整饬一新的留耕堂靜候佳音。

沙灣古鎮名聲在外,此次“六進”之“進古鎮”首選該鎮。前來送戲的樂社包括韶關市武江區榮桂粵樂社、南沙區文化館海韻曲藝社以及本土的沙灣鎮翠園樂社。除表演參賽曲目平喉獨唱《石牢詠》、粵曲對唱《琴劍知音》,樂師們更饒有興致地奏起粵曲名曲《賽龍奪錦》和《雨打芭蕉》。其中《雨打芭蕉》可謂應景之作,“因為這首曲就誕生在這個地方,也標志著廣東音樂發源”。

寶墨園傳出《沙灣新唱》

泊於碧波上、被翠柳環繞著的寶墨園“紫洞舫”內,深圳市寶安區沙井凱聲曲藝協會和茂名市電白縣曲藝社,與寶墨園曲藝隊同場切磋,為游客送來額外的免費節目。

交流活動在歡快喜慶的民樂合奏《步步高》音樂聲中拉開帷幕,作為“東道主”的寶墨園曲藝隊,一連送上紫洞舫小曲《沙灣新唱》和粵曲《梅芬恨別》,讓人領略到番禺戲曲藝術的魅力。茂名市電白縣曲藝社的粵曲對唱《魂斷烏江》、深圳市寶安沙井凱聲曲藝協會的平喉獨唱《朱弁回朝之招魂》緊接其後, 吹拉彈唱之間,台下戲迷早已圍坐在一起連聲拍手叫好,有的甚至跟著拍打節奏,動情地唱了起來。

第一屆廣東省粵曲私伙局大賽金獎獲得者之一的茂名市電白縣曲藝社,其成員統一身著紅衣黑褲的中式服裝登場,精神奕奕。

領隊韋先生表示,本次參賽本著以曲會友的宗旨,感受到了番禺傳統文化藝術發展氛圍十分濃厚,發燒友對粵曲的喜愛熱度不減。尤其是10日當晚現場觀賞了沙灣鎮翠園樂社社員,同時是年齡最小參賽者陳柏鍵的表演後感慨頗深,“在粵曲藝術傳承日漸艱難的今天,年輕一代熱衷的私伙局正在崛起”。

現場花絮

粵劇迷特意請假看表演

昨日上午,得悉有戲看,來自沙灣西村的王先生一大早帶著年邁的父母和妻兒前來等候。

他們一家,老中青三代均是粵劇迷。“父親從小玩,我也會一些,現在孩子送到育才小學學揚琴。”王先生說,此次難得可以聽到最優秀的私伙局前來表演,他特意請了半天假,要過來“好好學習一下”。

而在舞台的周圍,還聚集著一群手持“長槍短炮”、白發蒼蒼的“拍客”,他們是來自區老年大學攝影班和區文化館的學員。70歲高齡的學員陳伯伯近兩三年專注於拍攝“私伙局”演出,在他看來,番禺粵曲藝術水平明顯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在交流活動的增多,不僅為粵曲表演者提供了展現的平台,還讓藝術傳承保持了群眾基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