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發明的榫卯,卻被日本人發揚光大了
日期:2016/12/14 10:42:26   編輯:古建築工藝卯,讀作sǔn mǎo。
榫卯是中國建築中最早具有科學設計意義的語言,在我們民族文明發展史上,如同漢字的發明源遠流長、自成體系。
幾百年前從中國傳往日本的榫卯,在日本工匠們日復一日用復雜的互鎖接頭連接木塊和木梁,在西方人眼中卻是獨特的日本木材美學,這種美學現在仍然可以在現代大師坂茂、隈研吾的作品中經常看到。
日本建築師坂茂,普利茲克建築獎獲得者
蘇黎世傳媒集團Tamedia辦公大樓,出自坂茂之手
整棟建築沒有耗費一顆釘子,全用中國的榫卯結構建成
一個日本人在從事汽車營銷工作時,他開始編制所有他知道的關於木工的插畫,並用三維的形式。使用機械設計軟件Fusion360,並自學木工技能,他開始制作細木工的動畫,並發表到推特上,引來世界各地人們的關注。
他的推特上有80種不同的連接方式的視頻,雖然現在用這種連接方式變得非常昂貴,但隨著數控銑、3D打印制造技術的興起,未來是可以負擔得起這些技術的,而且這些傳統技術卻是最可靠的。
以下全動圖,圖片較多請慢慢看
動圖
以下20張是榫卯結構實物動態圖,展示古代榫卯結構當中最主要、實用、經典的結構。
1、楔釘榫
2、挖煙袋鍋榫
3、夾頭榫(腿足上端嵌夾牙條與牙頭)
4、扇形插肩榫
5、雲型插肩榫(牙條、牙頭分造)
6、傳統粽角榫
7、雙榫粽角榫
8、帶板粽角榫
9、高束腰抱肩榫
10、掛肩四面平榫
11、圓柱丁字結合榫
12、圓方結合裹腿
13、圓柱二維直角交叉榫
動圖
14、圓香幾攢邊打槽
動圖
15、攢邊打槽裝板
動圖
16、一腿三牙方桌結構
17、方形家具腿足與方托泥的結合
18、三根直材交叉
動圖
19、抄手榫
動圖
20、方材角結合床圍子攢接萬字來源:園景人網
動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