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工藝 >> 一葉丹青古建情

一葉丹青古建情

日期:2016/12/14 10:50:57      編輯:古建築工藝

  • 印象之中,從事古建園林修繕的工程師多是白發蒼蒼的老者,或是不苟言笑的“眼鏡男”,很難與活潑開朗的女孩掛起鉤來,但是在北京園林古建工程公司就有這麼一位年輕漂亮的姑娘——趙葉丹。雖然年輕,但她對技術精益求精,對工程質量一絲不苟。換句話來說,她愛“較真兒”!

      作為北京市園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的一名房屋修繕工程造價員,趙葉丹要在熟悉合同條款、施工圖紙的基礎上,結合現場實際進行材料分析,及時整理上報發生的技術變更,與建設方、監理方、設計方進行溝通,對古建修繕工程進行全程的造價控制,以確保工程的順利進行。

      “如果不是因為現在是古建修繕的‘冬歇期’,我是很少回公司的,整天就在幾個工地之間來回跑。”趙葉丹說。自從大學畢業之後,身穿沖鋒衣,腳蹬旅游鞋,天天泡在工地上就成為她的日常寫照。

      之所以能夠如此專注,是因為興趣。趙葉丹介紹,大學畢業後,她本打算在工地上干上幾年就換到相對輕松一點的崗位,然而在工地實踐了一段時間後,她發現隨著積澱的經驗越來越多,自己開始能夠真正讀懂古建築了。以前毫不起眼的磚雕、影壁,在她眼中仿佛都有了生命,活了起來。她迷戀上了古建築,也愛上了這份工作。

      秉承著這份愛,趙葉丹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去,對古建築負責成為她工作中堅守的理念。有一天在施工現場,一名工人在中軸線遺跡上發現了一塊小青石,獲知情況後,趙葉丹馬上找到了建設方,告訴對方應該將已使用的石材替換為小青石。雖然修舊如舊是古建築修繕的行規,但是這樣一來,無形中增加了很多成本。建設方試探地問:“兩種石材差別不大,能不能……”話音未落,趙葉丹說:“五六十年後再次修繕時,依據的就是咱們現在用的材料。如果現在走了樣,大家都是歷史的罪人!”

      建設方最終尊重了她的意見。正是憑借著嚴謹的施工態度和高超的技法,正覺寺修復項目獲得了北京市建設工程質量最高榮譽——長城杯的殊榮。  

      趙葉丹認為,與榮譽相比,正覺寺恢復了歷史原貌更令人欣慰。

      熟悉趙葉丹的人都知道,平時直爽開朗的她,有個“較真兒”的底線——嚴格按照古建規范修繕。每當不符合規矩的施工操作出現時,她就會忍不住上前理論,和人家“較真兒”。

      “不是我‘愛較真兒’,古建設計和修復都有規范,來不得半點馬虎。”趙葉丹說。她隨手從兜裡掏出一張白紙和一桿鉛筆,只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個亭子的剖面圖來。

      “你看,如果有了石柱的尺寸,那麼整個亭子的情況也就應該出來了;如果二者的比例不對,就說明設計不嚴謹,有錯誤。”她說。

      看著趙葉丹邊畫邊講的認真神情,記者深深地明白,正是有一大批趙葉丹這樣的專注古建修繕的後來人,才讓古都北京沉澱在一磚一瓦中的文明和歷史得到了傳承和尊重,成為城市歷史的見證和無可替代的風景。 

來源:中華建築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