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麗水古建築——缙雲雙港橋貞潔坊石刻

麗水古建築——缙雲雙港橋貞潔坊石刻

日期:2016/12/15 1:20:4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缙雲縣雙港橋貞潔坊為清鹹豐十一年(1861),由缙雲知縣湯成烈,儒學教谕尹希伊,奉朝廷旨意為夫亡子幼,守節60余年的陶爾泰妻馬氏而立。

雙港橋貞潔坊獨特之處,在於它不是用石砌築而成的,而是直接在巖壁上雕鑿而成的。雙港橋貞潔坊位於缙雲縣雙港橋村西首獅子巖南麓石壁上,坐北朝南,呈仿木牌坊陽刻,三間四柱五樓重檐,通面寬3.60米,通高4.14米,石質為灰黑色凝灰巖。牌坊頂部采用元寶形蓋頂,各樓起翹的翼角呈官帽形,高低錯落而又層次分明,鉤劃出優美的空間輪廓線。在明間正上方即次樓的正中位置減低陰刻楷書“貞潔”二字,橫書,字徑20厘米。在“貞潔”2字上方的夾樓正中刻一凸顯的匾額,在匾額正中央偏下減低陰刻“聖旨”2字,直書,在“貞潔”2字右側題款為楷書“缙雲縣知縣湯成烈儒學尹希伊”。左側為楷書“鹹豐十一年孟秋之月□日立”,在“貞潔”二字下方即明間上額枋處橫書楷書一行“旌表陶爾泰妻馬氏坊”。在右次間上額枋上側刻有楷書“二子新裁、新做立孫月陽”。由於山崖石質不佳,刻痕較淺,且有風化剝蝕現象,石質已發黑。樓蓋、起翹的翼角和明間額枋清晰可辨。紋飾雖教簡單粗放,但不失簡樸得體。石刻字跡筆畫雖精細不均,無大家書風神韻,但也拙樸渾厚,靜穆風雅,形象地記載了許多寶貴的歷史信息資料。

雙港橋貞潔坊石刻雖然沒有石質牌坊的宏偉氣派,也沒有木質牌坊規制秀麗,華美精巧,但它卻反映了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倫理道德觀念和不平等的封建婚姻制度。在封建制度下的所謂“貞潔”、“美德”是禁锢中國婦女數千年的無形枷鎖。
 

雙港橋貞潔坊石刻雖然是封建倫理道德觀念的產物,但作為歷史遺存又有相當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雙港橋貞潔石刻牌坊是清代有代表性的石刻藝術精品之一,對研究封建社會坊制建築和石刻藝術提供了寶貴的實物依據,現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