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雙堡牌坊:兩位守節盡孝女人的歷史見證

雙堡牌坊:兩位守節盡孝女人的歷史見證

日期:2016/12/15 1:20:4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仁壽縣雙堡鄉牌坊村,距甘泉寺東面不遠,這裡離禾加鎮4公裡。牌坊村位於徐家壩子之上,壩周為淺丘,山不高而秀美,水不深而清澈。在此青山綠水間的牌坊村,矗立著兩座精雕細刻、聞名遐迩的石牌坊,人稱雙石牌坊或雙牌坊。2006年5月,在國務院《關於核定並公布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中,將這兩座牌坊定名為雙堡牌坊。

    雙堡牌坊兩坊上下對列,間距44.5米,依地勢由低到高編為一號坊和二號坊,一條南北走向的石板大道貫穿其間。兩坊分別建於清光緒七年(1882年)和光緒八年(1883年),是清王朝為表彰“徐母楊氏”和“徐母余老太君”(一號坊楊氏之嬸娘)“夫死從子”和孝敬老翁欽旨建造的“節孝坊”。


    雙堡牌坊兩坊建造風格略同,均為四柱三開間格局,三重檐歇山式屋頂,牌樓式仿木結構,裝八個雕花雲(屏)板。雙坊均為五層結構,主樓居中,左右分別為成對的次樓、邊樓,每樓樓脊兩端各置一尾鳌魚,飛檐翹空。

    雙坊上下大致可分為三段,石坊上段主要是主樓,樓頂築寶瓶式坊頂,主樓南雕九龍繞“聖旨”,北刻七龍盤“旌表”,雕工精湛。
    石坊中段,主要有序文、“節孝坊”、對聯,襯以大量浮雕。雙坊兩面對聯各二副、序文各一則。

    石坊下段為“節孝坊”底座。每坊石柱前後分立四尊鎮門獸,兩獅兩象。二號坊八只鎮門獸均有馴士,或騎或牽;東西兩檐柱下,還有兩只撲臥抱鼓石獅,尤為精致。
    一號坊是徐母楊氏之牌坊,位於南,所處地勢較二號坊低,又名下牌坊。該坊建於清光緒七年,即公元1882年。

    從牌坊南面的《徐母楊老孺人節孝坊序》和北面的《徐母楊老孺人節孝坊贊並序》中,我們了解到,徐母楊氏,出身名門,天姿芳潔,心性光明,秀發迷人,知書達理。16歲嫁到徐家,18歲生了一個女兒,20歲丈夫就死了。屋漏偏遇連夜雨,她的姑姑也先逝了,有一小叔子才十三歲,老人公又重病,過了十多天離開了人世。“裂肺摧肝,飲血吞聲,哭夫繼以泣翁。”這接連的打擊就重重地落在了這個20歲女子單薄的身上。她從此艱苦備嘗,操心家務,費一腔心血,撫育女兒和小叔子長大成人。20年過後,得孫取名繼賢,有繼承賢能之意。楊氏守寡40年直到60花甲,碑上的序文“一生之苦未能酬,千古之香名益著……”讀來怆然。


    南面立柱上的兩幅對聯是:“撫乃子,事乃姑,一片肝膽如鐵石;達於朝,書於史,平生節孝壯山河。”“閨閣有完人是真難事,朝廷頒懿旨用表芳名。”橫批:“清白高風”。北面立柱上的兩幅對聯是:“婦稱為孝,姬號曰貞,事傳萬古碑長在;志潔如水,心堅似玉,名著千秋字亦香。”“血性出紅閨,行路傳言皆快意;貞心垂白石,貳臣對此必羞顏。”橫批:“倨強德性”。兩面對聯、序文,均由貢生葉雲瑞所書,書法剛勁有力,雕刻細膩。

    一號坊通高11.47米,寬7.16米,全坊用109塊石料構成。大者二立方米有余,小者不足0.04立方米,每塊石料均精雕細琢,取淺浮雕、深浮雕、透雕、圓雕等多種技法,共刻九十龛戲文和民間故事造像,工藝精湛,栩栩如生。

    二號坊是徐母余老太君之牌坊,位於北,地勢較高,又名上牌坊,建於清光緒八年,即公元1883年,是朝廷為旌表徐母余老太君而建的節孝牌坊。從牌坊南面的《節孝坊序》和北面的《節孝坊贊並序》中,我們大致得知,徐母余老太君,質比蘭芳,品如玉潔。19歲出嫁,23歲生一女,27歲又生了一子,第二年丈夫早逝。從此“上事翁姑,必愛必敬,下養孤子,恩斯勤斯,始終如一”。守寡到62歲,國賜殊榮。


    南面立柱兩幅對聯是:“臣心難盡,子職難供,獨讓閨閣人撐持天地;廉士無碑,美夫無碣,惟留節孝坊震爍古今。”“節烈堪嘉則笃其慶;孝思不匮載錫之光。”北面立柱兩幅對聯是:“地道葉安貞數十年,鞠子事親,身無倦色;天恩隆賜祉五千裡,揚徽表德,世有余芬。”“竹箭松筠比其堅節;龍章鳳诰錫以殊榮。”

    二號坊高12.53米,風格與一號坊略同,不同在於坊頂寶塔為八面體塔身,可惜的是二號坊坊頂的八面體寶塔塔身已毀於文革,現僅存石雕塔礎。全坊用102塊石料構成,有戲文和民間故事及花卉雕刻共166龛(幅),多系镂空雕刻。兩面橫額均書“節孝坊”三字並配以镂雕幾何紋圖案。兩則序文由貢生葉雲瑞所撰並書,對聯則由山東省曲阜知縣李夢瀛題書。整坊與一號坊相比顯得格外古樸典雅,雄壯大方。

    據介紹,節孝坊即貞節坊,起源於宋代,當時理學家朱熹提出一套關於婦女貞節的觀念,自那以後,歷代封建王朝都推崇這一觀念。為了表彰這些遵循封建禮教的婦女,就以國家的名義對守節不改嫁,且能孝敬公婆、悉心撫育子女的婦女樹立節孝牌坊。這一做法在明清兩代最為盛行。節孝牌坊的樹立是由地方政府逐級向上申報,最後經皇帝審定並頒旨建造,因此節孝坊上面均有“聖旨”二字。

    據了解,“文化大革命”期間,雙堡牌坊曾面臨被“造反派”炸毀的危險,當時的生產隊長借保護坊側稻田為由進行勸阻才使兩坊幸免於難,得以保存,現為仁壽縣僅存的一處石質仿木結構牌坊。1984年,仁壽縣人民政府將其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樂山市人民政府將其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將其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仁壽縣雙堡牌坊以其豐富的人文、歷史、建築、繪畫、雕刻、書法研究價值而名列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