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我國古建築中對建造方位的布局和講究是怎樣的

我國古建築中對建造方位的布局和講究是怎樣的

日期:2016/12/15 1:19:4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古建磚瓦也許並不是古建文化中最璀璨的部分,但是古建磚瓦一定是古代建築中值得傳承的重要部分之一。說道古建築我們都相信他是中國的有形文化遺產之一,並且值得我們去深刻的研究。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國古建築中對建造方位的布局和講究是怎樣的。
   中國古建築布局講究方位,十分注重方向,這是在建築設計、施工建造時的一個重要問題。中國有句古話:“向陽門第春先到”,由此可知住宅宅院以及主要房屋都應當面向正南,采取向陽的方向。正房面朝南,第一考慮的是采光,光線明亮,陽光可以從上午9時到下午4時照射入室,居住在房屋之中舒服溫暖。若建造西向的房屋,則西曬,房裡受熱難當。若蓋南房時,南房即房屋面北,北京人管這種房屋叫“倒座”,常年不見太陽,等於居住在陰山背後,所以人們不願意住這種房子。
   古代時要造房子,其方向只有向南,中國的禮制制度對住宅建築影響很大,都是要求以向南的方位為原則。中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千百萬住宅,各種房屋,在選取方向時,都遵循這一條原則,自古以來一直不變。在一所住宅中,主要的房屋如客廳、明間、臥室、餐廳等等基本上都是向南的。例如:大理白族四合院都面向正南。

前面我們為大家介紹了很多關於古代建築以及其建築材料磚瓦之類的講述和說明。今天我們繼續為大家介紹一下,古建磚瓦中的磚文化和工藝特點以及其發展史。建築磚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他就是用來搭建房屋的基本單位。從很多遺留下的建築遺產中可以看出,在古代只有有錢有地位的人才會使用磚瓦來建設房屋,所以研究古建磚瓦也是我們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一種尊重。
    中國古代砌磚技術十分巧妙,能夠砌築各種式樣的磚壁體,有薄有厚,有高的牆壁有低的磚牆,有側腳牆(向內傾),也有傾壁式樣(壁體為外傾),同時還有弧牆,砌成圓狀的,還有更古的如萬裡長城,以及很大的石牆等。中國在唐代或唐代以前,沒有石灰,僅有白灰,那時砌磚壁體則用粘性黃土灰漿,例如唐朝的磚牆,全部用黃色粘土來砌築,至今磚牆堅固而不倒塌,這個做法,已成為鑒定與分析磚塔的建造年代的一個有力的證據。而用純黃粘土做砂漿,則是用於唐代的塔。
 
  後來到清代,在官式建築以及個別的重要建築之中,往往用糯米煮漿加在石灰裡,用它來砌磚縫,這樣使灰漿干涸之後非常堅硬,用鐵鎬頭也敲不碎,如在清代東陵、西陵工程中,在皇室裡的建築特殊需要的就這樣用它。不管怎樣,皇家的建築數量還是少數的,在個別工程中用糯米漿還是可以的,如果大量地使用那就太浪費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