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廟一戲台見證百年古圩滄桑 不少古建築灰飛煙滅
日期:2016/12/14 11:17:5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慘遭破壞的人像浮雕
邕寧區孟連村那連圩是一座距今已有數百年歷史的古圩,曾有文昌閣、魁星樓、軒轅廟、財神廟等不少古建築。然而如今,那連圩昔日的繁華早已不在,文昌閣、魁星樓等文化古跡也已灰飛煙滅。2003年,當地老人憑記憶畫出了一組那連圩舊貌圖,連同現存的古碼頭遺址和古戲台、北帝廟,無聲地述說著那連古圩曾經的繁華與滄桑。10月16日,記者來到那連古圩一探當地古宅狀況。
百業興旺
那連圩曾是當地交通樞紐
那連圩位於南寧市邕寧區西南方,距南寧市中心約20公裡,隸屬蒲廟鎮孟連村。那連圩的建圩歷史有好幾種說法,有說始建於東晉大興元年至隋開皇18年之間(公元598年),也有說建於北宋皇祜4年(公元1051年)或唐明廣年代。早在很久以前,“千圩萬圩比不上那連圩,千好萬好不如那連布匹好”、“上有楊美,下有那連”的民謠,就在南寧周邊地區傳唱。從這些傳說和民謠中可以看到,那連圩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老集市。
據當地老人回憶,那連古圩曾綠樹成蔭,整條街道路全是用青石鋪砌,古建築眾多且具有各朝各代特色,如北帝廟、古戲台、碼頭牌樓、社壇、魁星樓、軒轅廟、二聖宮等。緊鄰古圩的連江河(今為八尺江)兩岸生長著茂密的木棉樹。除了文物古跡,那連圩在商業、文化、交通等方面也很有特點,陸地直達當時的邕州(今為南寧),南通靈山、欽州,水路可達梧州、廣東,以紡織、鹽業、造船冶煉、制糖、釀酒、搾油等經濟作業為主,產品暢銷廣州、香港以及東南亞一帶。
雕梁畫棟
當地清代建築工藝精美
由於年代久遠,那連圩眾多古建築均已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現存的除古碼頭遺址之外,僅剩下一處北帝廟和一座始建於乾隆58年(公元1793年)的古戲台。現存石碑記載,嘉慶22年(公元1817年)秋,本地鄉民捐資重建了北帝廟,而北帝廟始建年代已無從考證。
北帝廟是南寧市區建築工藝水平較高的清代建築之一,北帝廟坐東朝西,分前後兩門進入,中間間隔有木屏風,大門兩側長石條門框上陰刻著對聯,正脊、垂脊均飾博古,琉璃滴水瓦,牆柱頭飾磚雕,牆壁內外均繪有花鳥、瑞獸、山水、人物等圖案和詩文,工藝精美。
邕寧區文物管理所所長劉炳政對那連圩的歷史以及古建築群頗有研究。據其介紹,那連圩北帝廟供奉的“北帝”是一位專司水運的盛神,也稱玄帝,民間認為他能保佑航船平安,因此凡是有水路的地方,都通常會建廟供奉。“蒲廟鎮著名的五聖宮,供奉在中殿的聖神就是北帝。”劉炳政說。
如今,北帝廟的香火依然繁盛,每逢初一、十五都有眾多善男信女前來燒香許願。另外,那連圩每年農歷四月二十還舉辦廟會,七月初七民間“賽巧”,都會進行規模較大的祭祀活動。目前,據村裡一位90多歲的老奶奶說,她小時候還曾在廟會上扮演過“花童”,被鄉親們抬著在街道上巡游。
歷經浩劫
曾先後數次遭到人為破壞
10月16日,記者在那連古圩采訪時,看到北帝廟的主體建築依然完好,屋檐、梁架上的雕刻和壁畫精美,卻有明顯的破壞痕跡。如壁畫被塗抹嚴重,有的地方甚至被鏟掉,而梁架上的浮雕人物則大多沒有腦袋,只剩下身體軀干。
那連圩負責人李兼祧告訴記者,那連圩的古建築包括北帝廟在內,歷史上曾數次遭受洗劫和人為破壞。相傳在北宋年間,越寇李德政王朝率兵分兩路攻打邕州城,其實一路人馬沿嶺南東道經鹽運古道途經那連圩,放過一把大火,燒掉了半條街。
到了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占領南寧後,曾對那連圩的文物古跡大肆破壞。1958年“大煉鋼鐵”,那連圩眾多參天古樹以及古建築被拆,作為燃料“煉鋼”。而到了文革期間,僅存的北帝廟和古戲台,廟內壁畫遭到破壞,梁架上雕刻的人物頭像被毀。
隨後,北帝廟改為當地小學校園,廟宇門楣上的題字被人用石灰膏抹平,再用毛筆寫上“孟連小學”和“那連小學”。直到1989年,原邕寧縣成立了文物保護機構,這才重新選址修建小學,再鏟去石灰膏,顯現出掩蓋在下面的“北帝廟”字樣。如今的“北帝廟”三個大字,就是當年廟門題字的真跡。
北帝廟對面就是這座古戲台
繁華不在
根據老人描述繪出古圩舊貌圖
如今,那連圩隸屬南寧市邕寧區蒲廟鎮孟連村,水上碼頭早已廢棄,青石板地面上只留下兩排閘洞。當地人說,以前工人從貨船上裝卸布匹、食鹽等貨,每通過一次閘門領取一根竹簽,用於報稅和結算工錢,從碼頭上來就是鹽業邊關稅務所在地。
曾經商賈雲集,車水馬龍的集市,是如何沒落的呢?邕寧區文物管理所所長劉炳政認為,民國時期,八尺江水位逐年降低,大型商船無法停泊,於是碼頭只好廢棄,部分已在那連置房的客商,大部分遷往蒲廟碼頭,那連圩隨之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常言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直到建國以後,那連圩的街道依然雄偉氣派、古建築林立。
在北帝廟內的牆壁上,記者看到一組手繪的圖畫,上面不僅描繪有那連圩舊貌,還有村民洗衣浣紗、市面商業興隆的場景,俨然一幅那連圩的《清明上河圖》。
那連圩負責人李兼祧說,為了讓後人更直觀地了解那連圩的歷史,2003年,由當地3位老人牽頭,最終根據眾多老人的描述,完成了這組《那連古圩歷史故事圖》。
2009年,政府投資170萬元,對北帝廟進行了整體維修,並被列入南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來源:廣西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