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天水玉泉觀古建築保護維修工程順利完成修繕

天水玉泉觀古建築保護維修工程順利完成修繕

日期:2016/12/15 1:31:0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玉泉觀位於天水市秦州區城北, 因山上有一碧水瑩瑩、清甜透腦的玉泉和元代秦州教谕梁公弼建寺時吟有“山寺北郊,名山玉泉”之句而得名。

    玉泉觀俗稱城北寺,又名崇寧寺。在甘肅天水市北天靖山麓。建於元大德三年(1299年)。現存琉璃瓦建築為明清時重建。觀緊依城垣,順山勢升高,隨山溝、崖壁、台地而建。中軸線自下而上,有山門,遇仙橋,通仙橋,青龍殿,白虎殿,人間天上坊,玉泉閣,第一山牌坊,三清殿,山頂有小廟,傳為明魏忠賢生祠。

    第一山牌坊墨書題記“嘉靖三拾柒年建”。亭台高下,碑碣遍山;林木蓊郁,曲徑深幽。春來雜花叢生,碧草蒙茸,游人至此,流連忘返。相傳為蘆、梁、馬三真人坐化埋葬之地。洞西南有一碑亭,內藏元代書法家趙孟頫草書四帖,上書五言絕句四首,筆法蒼勁圓渾,質樸豪放,觀者無不為之而贊歎。每年舊歷正月初九,是玉泉觀廟會,當地人稱為“朝觀”,時值春早人閒,熱鬧非凡,組成一幅喜氣洋洋的風情民圖。玉泉觀現存建築大多為明清時重建。

    近年來,天水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把伏羲廟建設成為世界華人尋根祭祖聖地的目標,堅持科學規劃、精心組織,實施了伏羲廟文物保護維修工程。2002年,天水市委、市政府決定全面維修伏羲廟。該項目由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進行方案設計,2003年12月通過國家文物局批復立項。2004年5月,正式啟動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保護維修工程。

    在玉泉觀建設發展過程中,經過軍地雙方多次協商,玉泉觀軍方營區土地和地方土地成功實現兌換,共兌換出營區土地100余畝。為了將這一歷史性功績記載下來,決定在玉泉觀部隊移交區建設一處65.6平方米的擁軍愛民紀念亭,並將紀念亭與原師部樓等近現代建築作為雙擁模范城、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基地。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琉璃瓦天水玉泉觀廟會。按照當地習俗,每年此日為“朝觀”日。前往進香祈願人數可達10萬余。當天玉泉觀人山人海,前來朝拜的人絡繹不絕,為全面做好玉泉觀廟會消防安全保衛工作,天水消防支隊黨委高度重視、提前部署、精心組織,48小時晝夜執勤,確保了廟會消防安全萬無一失。

    天水消防支隊啟動了重大節日活動消防安全保衛應急預案,成立了以政委楊華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及時制定下發《天水市公安消防支隊玉泉觀廟會期間消防安全保衛工作方案》。

    對景區各景點、各殿閣亭台及消防器材設施、消防用水、疏散通道、廟會安全保衛措施進行了全面認真檢查,並要求景區完善措施,制定預案,以保證傳統廟會安全順利舉辦。在檢查中重點對山頂進香場所的用火用電、消防器材進行了詳細檢查,並指導工作人員做好疏散引導工作。要有高度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做好轄區大型群眾集會慶祝活動的各項消防工作,確保市民的安全。

    據了解,玉泉觀始建於唐代,宋代被毀。元代初期至今,經過30多次重修和擴建,現存明清古建築89座,建築面積3536.16平方米。今年以來,秦州區文物保護部門建立了建設方、施工方、監理方相互監督協作機制,實行了工程監理制度,拆除清理移交區影響保護維修工程實施的危房、臨時建築5座、14000多平方米;清理靈官殿後、武侯祠、聖母殿等處垃圾150多噸;

    經過組織競標,確定由具有古建維修一級資質的河南龍源古建園林技術開發公司負責維修保護,由具有古建維修一級資質的甘肅經緯監理咨詢有限公司承擔工程監理。工程計劃投資1490多萬元,按照修舊如舊、保護文物原狀、不改變歷史遺存意義的原則。計劃用兩年時間完成維修保護。公祭伏羲大典也於2005年升格為甘肅省政府主持祭祀,國家華夏文化紐帶工程組委會將天水確定為華夏祭祖基地,將投資在天水建設以伏羲文化為主題的“中華始祖文化園”。希望中國現有的琉璃瓦古建築都能得以完整的保護下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