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故宮博物院正式開放西部斷虹橋至慈寧宮區域

故宮博物院正式開放西部斷虹橋至慈寧宮區域

日期:2016/12/15 1:17:5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9月29日,故宮博物院正式開放西部斷虹橋至慈寧宮區域,將兩處之間的南北向通道打開,進一步擴大了開放面積,使觀眾能夠在參觀休憩、游賞古跡的同時,更多地領略皇家宮殿的神秘精彩。

  新開放的參觀區域位於西華門內,武英殿東側。沿武英殿東側徑直向北,即可到達隆宗門廣場和慈寧宮區域。記者實地走訪發現,這裡不僅有斷虹橋和十八槐古跡,還有故宮文化資產數字化應用研究所的VR演播廳,更有一處鮮為人知的的特殊建築——冰窖。尤為引人注目的是,改造後的故宮冰窖被辟為觀眾服務區,游客可在此休憩、就餐。

  斷虹橋,位於熙和門外迤北,武英殿東之石橋,年代為明初或元代,尚未定論。此橋之名,明清未見記載,斷虹橋為後來之俗稱。也有學者認為,斷虹橋為紫禁城的前身——元大內的金水橋,原有三座,明代拆二留一,故稱斷虹橋。橋面為漢白玉巨石鋪砌,望柱為石獅,堪稱內金水河諸橋之冠。十八槐,位於斷虹橋橋北,為18棵高大古槐,樹干周長最大達4.7米,最高達21米,最大樹冠覆地半畝。

  故宮文化資產數字化應用研究所成立於2003年,目前已制作完成《紫禁城·天子的宮殿》《三大殿》等6部虛擬現實節目。數字所內的虛擬現實演播廳每場可容納數十人觀看。配合西路深度開放,數字所演播廳將面向有組織的學生試行團體預約開放,目前相關方案正在制定中。

  故宮冰窖建於清乾隆年間,現存4座,為清宮藏冰之處。位於故宮隆宗門外面路西,呈南北走向,為半地下拱券式窯洞式建築。每座冰窖東西寬約6米,南北長約11米,窖底下沉地面以下約1.5米,存冰5000余塊。地面用條石鋪成,四壁則先砌條石,後砌灰磚形成券頂,兩端開有拱門。開放的冰窖區域,結合冰窖的建築特色進行完全可逆的環境改造提升,讓觀眾在休息和享受優質服務的同時,對古代宮廷的避暑方法和冰窖所承載的文化內涵有所了解。整個區域預計可以同時容納觀眾近300名,冰窖之外牆下還設有一條露天長廊,提供了更多休息空間。

  開放當天,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霁翔表示,“今年我們要打開更多通道,用新開放的展廳和更有意思的展覽,分散疏導客流,讓觀眾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明清皇家文化。2014年故宮的開放面積已經占到總區域的52%,2015年開放面積達到65%,2016年的目標是76%。到2020年,故宮博物院將實現‘紅牆內無辦公區’,把紅牆以內整體作為故宮博物院的陳列展覽、接待服務、觀眾參觀的空間。屆時,故宮博物院對公眾的開放面積將達到總面積的80%。”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