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月3日至30日,由上海阮儀三城市遺產基金會與法國REMPART遺產保護志願者工作營及英國領事館文化教育處聯合組織的2012中國遺產保護志願者工作營分別在在山西平遙、吳江同裡、蘇州平江等3地開營,來自中法英等國的大學生自費參與此次活動,在專業工匠師傅的指導下,他們共同工作、交流,進一步學習遺產保護方面的經驗,其標志著中國歷史文化古城鎮保護修復後繼有人。
在蘇州平江路上的潘祖蔭故居修復中,法國文化遺產保護志願者工作營聯盟副主席瑪麗亞告訴記者,志願工作者在尊重不同文化的背景下,體驗其文化保護與修復的過程,有更多的理解和感悟,重在參與。據介紹,TREMPART遺產保護志願者工作營在法國已有40年的歷史,在全球有注冊的志願者3200至3300人,每年在全球140多個地方開展活動。有多個不同類別的遺產保護項目組,包括修建道路、保護城牆等等,就城市古建築遺產來講,在法國有150人左右,國外有200人左右。她還說,法國REMPART志願者工作營有各地方政府的財政支持,“一部分是公民繳納的稅收,還有一部分是募集的民間資金。在此基礎上,志願者們在REMPART的組織下,集體參加建築修復工作,包括城堡、教堂等等。在一旁的法國考古學家Zouina也告訴記者,在志願者工作營,可以學習很多東西,包括人的思考,對自己很有幫助。
作為阮儀三教授的孫子、上海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大三學生阮一家說,通過十幾天修建工作,體會到今天的城市規劃將成為明天的歷史,深感保護和傳承責任重大,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更有指導性。他認為,從現代城市規劃奠基人之一迪格斯提出規劃的基本工作方法開始,社會調查與實踐始終是城市規劃的重要工作內容和基礎,通過工作營的學習實踐,能使自己更重視與中國傳統規劃結合,與城鎮化理論完善互動,與城市統籌其他學科理論聯系,例如,生態、低碳、交通、人居環境、文化傳承等專項規劃的新技術方法的學習和應用。
今年剛畢業的同濟大學學生金飒婷說,自己學環境藝術設計,主要是在園林設計方向,希望通過工作營鍛煉一下自己,獲得真本領。台北師范大學畢業生林隆斌現在法國讀陶瓷專業,他很想到大陸來從事考古修復工作,他覺得江南水鄉好棒啊!
在吳江同裡,唯一參加工作營的老師,同濟大學周曉明教授說,她是“自討苦吃”,兩周時間,由中國與英國的19名志願者組成的工作營,他們參與古鎮東溪街上一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慶善堂的修繕工作。慶善堂,建於1924年,建築面積909.90平方米,修繕後的慶善堂將作為一個建築與創意工作室使用。
在平遙,修復梁村歷史上最大的佛教活動場所積福寺,山西平遙縣城鄉規劃局局長冀太平表示,希望遺產保護的意識可以從專家、高層等向廣大群眾普及。
關於中國的遺產保護志願者工作營,阮儀三教授介紹說:“城市遺產保護基金會2006年成立,去年開始組織工作營活動,工作營有40至50個成員,目前還只是基金會自己募集資金,在暑假組織志願者參加古建築修復勞動,更重要的是讓年輕一代樹立起遺產保護意識,並將這種保護意識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