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中國古典園林建築之東南西北中

中國古典園林建築之東南西北中

日期:2016/12/14 18:51:47      編輯:古代建築史

    文學是用語言創造藝術形象,寫景狀物的;舞蹈演員用形體動作內心的感受;古典園林則通過“景語”狀物抒情,遵循形象性的共同規律,經過漫長的發展階段,把山水、建築、樹木花卉,揉合在一起,以大自然的山川地貌為藍本,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才能,把技術和藝術結合在一起,創造出古樸、典雅、自然、清幽,意境深邃的中國式寫意山水園林。

    首先,讓我們對古典園林做一簡短的歷史回顧:

    我國古典園林的建造到底開始於何時,至今尚無明確的定論。但從園林建築的使用性質來分析,園林主要是供游憩、文化娛樂、起居的要求而興建,而使用者則必須占有一定的物質財富和勞動力,才有可能建造供他們游憩享樂的園林。

    原始社會時期,人類生產能力低下,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有限,只有依靠群體的力量,才能獲得較多生活資料,所以那個時期是談不到造園活動的。據《禮記·札記》載:“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檜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麻絲,衣其羽皮”。

    舊石器新石器時期,出現了典型的村落,如西安半坡村,鋤耕農業和家畜飼養均已出現,出土的手制的形態和花紋都很精致的彩陶,表現出當時人類的工藝水平。但即使這樣,人類也沒有表現出對造園活動的追求。

    夏朝,原始社會已轉變為奴隸社會,生產力快速增長和擴大,奴隸經濟開始發展,奴隸主財富不斷增加,奴隸主的地位發生變化,他們的思想和趣味也隨之起了變化。這時,既有奴隸經濟基礎的剩余生活資料可供奴隸主使用,又有可供他們驅使的勞動力,這就為滿足他們要過奢侈享樂生活所需的園林的建造活動提供了條件。由於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夏朝已出現了青銅器,以及锛、鑿、刀、錐、戈等工具,這些都為營造活動提供了技術上的條件。因此,在夏朝已經出現了宮殿建築。

    商代,歷法、天文、雕刻藝術的發展,以及經濟、文化等的進步為造園活動奠定了基礎,同時從出土的甲骨文中,我們又識別出園、圃、囿等字,這些都足以引起人們商代造園活動的關注。但是,園林的營造和最初形式到底是開始於商代還是周朝呢?最初的形式是園、圃,還是囿呢?《說文》的記載是“園,樹果;圃,樹菜也”,園與圃在當時主要還是農業生產。而在《說文》中對囿的記載是“囿,養禽獸也”。《周禮地官》的記述是:“囿人,……掌囿游之獸禁,牧百獸”,這說明囿的作用主要是放牧百獸,以供狩獵游樂。在園、圃、囿三種形式中,囿具備了園林活動的內容,特別從商到了周代,就有周文王的“靈囿”,據《孟子》記載:“文王之囿,方七十裡”。其中養有獸、魚、鳥等,不僅供游獵,同時也是周文王欣賞自然之美,滿足他的審美享受的場所。可以說,我國古典園林的最初形式是“囿”。



    秦代,秦始皇統一了中國,為展現其豐功偉績,享受生活,開始連續不斷的營建宮苑,大小不下三百處,其中最為有名的是上林苑中的阿房宮,規模十分宏偉,並且在終南山頂上建阙,這種可供遠眺近覽的阙,在當時來說,已算是一種高大的建築物了。山本靜,水流則動。當時人們已經懂得了這其中的道理,把樊川的水引來作池,苑中還有湧泉、瀑布,以及種類繁多的動植物,規模相當壯觀。

    漢代,所建公園以未央宮、建章宮、長樂宮規模為最大。漢武帝在秦上林苑的基礎上,相繼擴大,苑中有宮,宮中有苑,在苑中分區養動物,栽培各地的名果奇樹,多達三千余種。

    三國至隋朝,中國歷時四百六十多年,從混戰再度統一。這一期間,人們深受沒落、無為、遁世和追求享樂的思想的影響,宮苑建築之風盛行;而且,當時的建築技術和材料加工已經相當發達,建築裝飾色彩豐富,優美的紋樣圖案等等都為造園活動提供了技術與藝術的條件。這一時期有影響的苑室,如三國時代曹操所建的銅雀台。

    三國魏晉時期,產生了許多擅長山水畫的名手。他們善於畫山峰、泉、丘、壑、巉(chán)、巖等,如當時有名的山水畫家蕭贲,是扇面上畫山水畫的能手。為此,在山水畫的出現和發展的基礎上,由畫家所提供的構圖、色彩、層次和美好的意境,往往成為造園藝術的借鑒,這時文人士大夫更是以玄談隱世,寄情山水,以隱逸為其高尚;更有的文人畫家以風雅自居。因此,該時期的造園活動,將所謂“詩情畫意”,也運用到園林藝術之中來了,為隋唐的山水園林藝術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在以園林優美聞名於世的蘇州,據記載,在春秋、秦漢和三國時代,統治者已開始利用這裡名山秀水的自然條件,興建苑囿,尋歡作樂。東晉顧辟疆在蘇州所建辟疆園,應當是這個時期江南最早的私家園林了。

    南朝,梁武帝的“芳林苑”,“植嘉樹珍果,窮極雕麗“。他廣建佛寺,自己三次捨身同泰寺,以麻痺人民。

    北朝,在盛樂(今蒙古和林格爾縣)建“鹿苑”,引附近武川之水注入苑內,廣九十裡,成為歷史上結合蒙古自然條件所建的重要園林。

    隋炀帝時更是大建宮苑,所建離宮別館四十余所。楊廣所建的宮苑,更以洛陽最宏偉的西苑而著稱,苑內有周長十余裡的人工海,海中還有百余尺高的三座海上神山造景,山水之勝和極多的殿堂樓館、動植物等。這種極盡豪華的園林藝術,在開池築山,模仿自然,聚石引水,植林開澗等有若自然的造園手法,為以後的自然式造園活動打下了厚實的基礎。

    唐代,這是繼秦漢以後我國歷史上的極盛時期。此時期的造園活動和所建宮苑的壯麗,比以前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如在長安建有宮苑結合的“南內苑”、“東內苑”、“芙蓉苑”及骊山的“華清宮”等。著名的“華清宮”至今仍保留有唐代園林藝術的風格,是極為珍貴的園林遺產。

    在宋代,有著名的汴京“壽山艮岳”(今開封),周圍十余裡,規模大,景點多,其造園手法也比過去大有提高。

    明朝,在北京建有“西苑”等。清代更有占地8400多畝的熱河“避暑山莊”,被時人稱作萬園之園的“圓明園”等。

    最後,把我國園林藝術三千年左右的歷史劃分階段的話,大致可分為:商朝產生了園林的雛形——囿;秦漢由囿發展到苑;唐宋由苑到園;明清是我國古典園林的極盛時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