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上杭"城建大會戰"遭疑 民眾擔心千年古城成記憶
日期:2016/12/14 9:44:00   編輯:古代建築史
上杭解放路東段西半部分正在施工中(圖片來源:中廣網)
中廣網上杭7月5日消息(記者劉黎 葛朝興)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福建上杭是一座千年客家古城,這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客家古城從6月份已經開始推進“城市建設年大會戰”,由於發到手裡的文件不夠明確,所以上杭的老百姓看不出自家的老房子到底在不在拆遷的范圍內,於是就引發了各種各樣的討論和各種猜想。
很多居民擔心百年老宅被拆 發微博“求救”
那麼最近名為“拯救老上杭”的數百條微博被大量轉發,很多在外地生活的上杭人把曾經老宅的照片發給微博主人,希望能留住曾經的記憶。一些80後甚至90後的上杭年輕人通過網絡組織起來,希望能夠保得住他們最愛的家鄉。上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宋代,當地的一些民居也有百年歷史,上杭人的努力能保得住他們的老房子嗎?
上杭縣的解放路和杭中路上還有些上百年歷史的老宅,當地人擔心在這次城市建設年大會戰中,這些老宅會不會被拆掉?
記者:杭中路這塊要拆,聽說了嗎?
當地人:聽說了。
記者:是真要拆嗎?
當地人:是。
記者:你怎麼知道,它不會保護起來嗎,這麼好的院子?
當地人:網上看到有規劃。
記者:這條路上的老房子都要拆嗎?
當地人:都要拆,都要拆。
上杭縣解放路西段,當地人口中的“西門”,即將被拆除 (圖片來源:中廣網)
上杭城建局:該保護哪些建築要看實際情況
在上杭采訪,不管是文管辦還是城建局都在強調,在文物保護方面,上杭下了大功夫,不光有身份的文物在上杭會得到最好的保護,沒有文保身份而有價值的歷史建築包括民宅也會留下。6月28日,第三次文物普查確定的上杭縣616處不可移動文物名單千喚萬喚始出來,終於在政府網上公布。
記者:這些文物保護的方案都出來了嗎?
上杭縣文管辦樸副主任::沒辦法,量太大了。應該任何一座城市都沒辦法把所有的文物做保護方案,選擇性的,分階段性的進行保護。因為我們的文物點牽涉到田野地頭,到處都是。
這次城市建設年大會戰,有文物保護身份的建築算是有了護身符,不能被拆掉。當地人更擔心的是沒有文保身份的歷史建築,那些上百年歷史的普通民宅能保得住嗎?如果說,劃入歷史風貌區的解放路東段,老宅子的命運還未最終確定,現在可以明確的是,當地人口中的“西門”,也就是解放路西段雖然這裡是當地老字號店鋪的聚集處,卻因為不在歷史風貌區內,將被拆除。杭中路上的建築也要動大手術。上杭縣城建局局長巫貞森明確,上杭不是歷史文化名城,該保護哪些建築,要看當地的實際情況。
巫貞森:比如說歷史風貌,古建築是相對而言,哪些可以保護,哪些不保護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
明確了拆與不拆的大概范圍,即便在歷史風貌保護區內,沒有文物保護身份的歷史建築又會怎樣處置?城市建設和歷史建築保護之間的矛盾,並非上杭獨有。
上杭縣未來的圖景(圖片來源:中廣網)
對於沒有文保身份的歷史建築包括民宅在內,上杭縣文管辦樸副主任給出了三種處理思路。
樸主任:歷史建築的話,我們這次主要是建議他,如果能夠保護的盡量保護,確實不能保護的,就是把(構件)收起來,收起來找到位置再給它復建,還有一種方案就是把磚雕、石雕、木雕,零構件,在博物館收藏,陳列展示給大家看。
專家呼吁盡可能保護老房子 規劃應詳細謹慎
現在看來,能原址保留的老房子應該不會太多。從上杭縣城建局提供的一份圖紙看,臨江樓地段街區能原址保留的歷史建築不過十三四處。當地更推崇的一種做法是異地復建,先把拆下來的建築零構件保存起來,總體建設歷史風貌區時,老部件配上仿古風貌的新材料重新建造。同濟大學城市規劃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松曾去過上杭,也一直關注上杭的歷史建築保護,在他看來,要把有歷史的老房子盡可能的都保留下來。
張松:因為它是建築,它不是一個物品,可以拿走,可以放到博物館集中起來,盡量都應該在原位。
上杭城市改造的出發點是改善環境,提升城市功能,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但其引發的古民居拯救焦慮反映出如何處理好城市改造和保護的關系問題,我國許多城市都面臨著同樣的思考。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會員曾一智強調,對待歷史建築要慎之又慎。
曾一智:要深入調研,謹慎詳細的做規劃,請專業人士開放式地采納眾多的專業性的意見,也是有利於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見,因為文化遺產的特性就是不可再生不可復制。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推出新聞熱線4008000088,撥打熱線電話即可將您手中的新聞線索第一時間反饋。我們將第一時間派出記者調查事件、報道事實、揭開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