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古建之美 仰宗聖風范 --走進山東嘉祥曾廟風景區
日期:2016/12/15 0:36:01   編輯:古代建築史曾廟,又稱曾子廟、宗聖廟,是歷代祭祀孔子著名高足曾參的專廟。
曾廟坐落在山東省嘉祥縣縣城南23公裡處,風景秀麗的南武山南麓。是一處極具代表性的我國古代官式建築群體,歷史悠久、氣勢恢宏,迄今保留了鮮明的明代建築風格。曾廟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儒家文化聖地之一。
曾廟始建於周考王十五年(公元前426年),原名“忠孝祠”。明正統九年重建後改稱“宗聖廟”。明嘉靖、隆慶年間,曾廟兩次毀於戰火。明萬歷七年(公元1579年)曾子六十二代孫五經博士曾承業奏請重修,當年九月動工,年底竣工,奠定了現在的布局和規模。清順康乾及光緒等年間多次修繕。新中國成立後,省政府4次撥款維修。近年來,曾憲梓先生等社會賢達人士捐資和地方自籌資金對曾廟進行多次修護。2006年5月曾廟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保護單位,同年12月,曾廟入選“三孔”世界文化遺產擴展項目預備名單。2009年10月,成為濟寧市第三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1年12月,又晉升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
曾廟座北朝南,四周圍以紅牆,占地46畝。建築布局嚴謹,沿中軸線分正、左、右三路,共五進院落。有宗聖殿、三省堂、萊蕪侯殿、乾隆御碑亭等主要建築物30余座,殿、庑、廳、堂80余楹。各建築前後呼應,左右對稱,主次分明,氣勢宏偉。廟內碑碣林立,古柏參天,肅穆壯觀。
曾廟大門外建有三座高大的石坊,均為四柱三楹石質建築。西邊是“一貫心傳”坊,寓意得孔子真傳,並能以一貫之。東邊是“三省自治”坊,取自曾子“吾日三省吾身”,體現了曾子的自我修養觀。
正對廟門的這個坊,稱“宗聖坊”,坊上有一個瓶,那是承露寶瓶,取自承受上天恩澤之意。“三坊”彰顯了宗聖曾子的功德和在儒學中的地位。
曾廟的主建築是宗聖殿,大殿面闊七間,重檐九脊歇山式。大殿飛檐挑角,雕梁畫棟,下檬三踩斗拱,上檬五踩斗拱,繁華似錦,宏大華麗。門前兩根石柱平雕雲龍,其余平雕荷花、牡丹等,技藝精湛,意境新奇。前面門窗,镌扣成梅花錦式,巧奪天工,精美秀麗。頂履綠瓦,大脊游龍蜿蜒,跑獸千姿百態,螭吻、仙人栩栩如生。殿中望板,彩繪盤龍,八角藻井中,雕龍含珠,其勢欲騰,殿門上懸“道傳一貫”巨匾一面,遒勁的楷書大字為清雍正皇帝御筆親書。大殿正中透雕龍鳳的神龛中,祀曾子彩色塑像,獨具儒家宗師風范。兩側有他的弟子子思和再傳弟子孟轲陪祀。宗聖殿匾額現為曾憲梓先生所題,筆力雄勁,通體貼金,更增加了大殿的威嚴。殿前附建月台,四周圍以雕工精致的石欄,是祭祀活動的場地。
乾隆御碑亭位於宗聖殿正前方。乾隆十三年,清高宗御書“宗聖曾子”贊,乾隆皇帝的御筆親書,碑文“宗聖曾子贊”,共80字,高度評價了曾子的業績。
宗聖曾子贊
宣聖辄環,在陳興歎。孰是中行,授茲一貫?
曾子孜孜,惟聖依歸。唯而不疑,以魯得之。
會友輔仁,任重道遠。十傳釋經,超商轶偃。
念彼先子,沂水春風。淵源益粹,笃實舂容。
臨深履薄,得正以終。三千雖多,獨得其宗。
湧泉井為曾子六十九代孫曾毓 尊於乾隆四十九年為紀念曾子“事親至孝”,父亡“淚如湧泉”而建。井旁立石碑一座,上镌“湧泉井”三個楷書大字。東路的主建築是三省堂,與宗聖殿院平行,為五間懸山式建築,是為紀念曾子“吾日三省吾身”而建。正南門為“慎獨門”,典出曾子“故君子必慎獨也”之語。西路為萊蕪侯祠,是曾子之父曾點的專祠。主建築是萊蕪侯殿,始建於明正統十年(公元1445年),為五間歇山式建築,三踩抖拱,頂覆綠瓦,殿中祀曾點彩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