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岳陽張谷英村
日期:2016/12/14 18:33:49   編輯:古代建築史張谷英村
湖南岳陽張谷英村素有“江南第一村”之譽,它位於岳陽市外一百公裡處的筆架山下,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體現聚族而居的明清時期建設的古建築群。全村600多戶人家、2000多人都系明代張谷英的子孫。張谷英村建築基本上保留了明代的原貌,保留下來的有三棟形似三翼飛機型的住宅,名為潘家沖、上新屋和石大門,全村總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有237個廳堂,1個禮堂,10間教室,1484間民房。獨具特色的60條巷道四通八達,總長1459米,把整個屋場連成一片,走遍張谷英村,可晴不暴日、雨不濕鞋。
湖南夏季多暴雨,張谷英村又四面環山,如坐盆底,雨天天井底下橫豎有序的石條下,有四通八達的隱形水道,水平適度,無一疏漏,水道通向村外的溝渠注入河流,且百年未疏不堵。
張谷英大屋的建築特色濃郁,耐人尋味。大屋的平面布局為"豐"字形,巧妙利用橫向地形,南北進深,東西走向。天井的建造,也是張谷英村的一絕。大屋裡天井隨處可見,堂屋、廂房、廚房等處均有天井。全村共有天井206個,大的達22平方米,小的也有2平方米。這些天井,使這座大屋擁有單家獨戶的采光和通風條件,住戶們都可以盡情享受燦爛的陽光和新鮮的空氣。
張谷英村現有600多戶人家,屋場內巷道回廊四通八達,戶戶相連。跨進高高的門檻,迎面是天井、高堂,一重接一重。大屋縱向是廳堂,作祭祖、婚嫁,議事之用,橫向是廂房居室,幽深的巷道回廊聯接著1300多間房屋,也維系著這個大家族的香火不斷。
張谷英村邊渭溪似一條狂怒的黃龍,離渭溪幾米遠處有口長壽井,井水純淨透明,而邊上的渭溪卻金黃混濁,井水水位要高於渭溪水位近兩米,枯水季節也是如此。“井水不犯河水”這句成語在張谷英村得到了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