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鄉黃山風景優美,並盛產山珍。故鄉的菜進入中國的八大菜系--徽菜。
徽菜雖然沒有徽班進京產生京劇那麼歷史風流,但徽派菜系歷史上傾倒宮廷的傳聞比比皆是。 徽州多山,空氣絕對純淨,水清山秀,碧碧雲天,於是盛產那千奇百怪的山中野味。植物有山菇、竹筍 、銀耳木耳、蕨菜以及百十種叫不出名字的山果野菜;動物更是活潑多樣,四不像、麂子、野豬、獾、兔,各種長短不一的蛇,最出名的要數那黃山的猕猴如此眾多的山珍野味組成故鄉徽菜的豐富原料,照現在風靡廣州的大自然食品要求來講,我故鄉黃山出產的絕對正宗的大自然野味產品實乃全球罕有。
春天萬物復蘇,率先長出在優美山中的是天然竹筍,筍分筍干、筍尖、筍衣,尤以小竹筍最鮮。小竹筍一指粗,一尺左右長,拔來剝皮,打成幾節,將去冬存下的壇裝腌菜切得細細,下鍋一炒,甜味四溢;小竹筍炒酸菜不但鮮美,看上去綠白相間,很純美。我幼年時代年年盼春天,春天的竹筍酸菜叫我每頓能吃三大碗飯。現在春季故鄉各旅游賓館裡,不知外鄉貴賓可否發現這一絕美的傳統名菜。黃山的山水獨特,故此筍一點不澀,鮮嫩,沒任何異味,不像其他地方的人工竹筍難吃。而毛竹筍則大都外銷了。
春天還有山蕨菜。這兩年廣州高級大宴風行的其實是福建人工種出來的,跟我家鄉春天山裡的蕨菜乃天淵之別。山蕨菜生長在仙境般的水土中間,春天遍野皆是,綠得愛煞人。小時候每放學,我們小孩子必上山采蕨拔筍。用韭菜或大蒜炒山蕨菜,那鮮美之味至今仍回味無窮。 另有一些只有土名的山花、山果或野植物的莖葉,用來炒這炒那,更是各有各的美味。黃山人長壽的原因一是水土純淨、二是四季常食純天然食品。 秋冬季的菜比之夏春有過之無不及,主要是代表了黃山野味的各種動物。
中秋節的板栗燒肉,在黃山盛傳多年。山上板栗多多,麂肉肥嫩,板栗和麂肉加上點辣椒粉、蔥姜,爆炒起鍋,板栗之香與麂肉之香相得益彰,鮮美無比。1993年香港和美國的幾個朋友去黃山玩,我就是在山下家中自己動手為他們燒了這個菜,直吃得老美們最後帶走幾塊麂肉骨、板栗殼作紀念。而另一名菜是山菇炖山雞,山菇采自原始森林,山雞用土槍打來,各料理好了,一只整山雞與不切的山菇放入封閉的砂鍋之中用文火清炖一兩小時,其香其鮮蓋世絕倫,尤其營養。
此外,還有豐富的猴肉、野豬、獾、兔等伴以各類植物山珍或炖或蒸或炒或焖;形形色色不下千百種,就看你知不知道吃。現在中國旅游還停在初級階段,不僅是設施及交通等跟不上,旅游資源也未很好開發。我故鄉黃山的名聲在全球響當當,可惜游人去只看看便走了,倘或黃山能有;導吃,將千奇百怪、世上最純正、營養豐富的山珍食品開發引導入旅游事業,那才叫真正的旅游勝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