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長臨河鎮

長臨河鎮

日期:2016/12/14 18:36:29      編輯:古代建築史

    長臨河鎮源於三國赤烏年間,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鎮。據考證,因青陽山北麓之水經長寧寺源源不斷流入巢湖,久之形成長寧河。地因河得名,又因瀕臨巢湖,遂更名為長臨河。

    長臨河鎮位於合肥市東郊,肥東縣南部,北與撮鎮鎮接壤,東與橋頭集鎮、巢湖市黃麓鎮毗鄰,南與巢湖市忠廟相連,西與合肥市濱湖新區僅一河之隔。鎮轄4個社區,16個行政村,52000人,其中城鎮人口10500人,鎮域總面積100平方公裡。其中耕地面積5.2萬畝。2006年,地區生產總值3.924億元,財政總收入13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50元。2003年被合肥市列為小城鎮建設試點鎮。鎮區規劃面積2平方公裡,建成區面積0.75平方公裡,2006年城鎮化水平14%。

    長臨河鎮位於肥東縣南部,巢湖北岸,距縣城22千米,西與合肥僅一條南淝河之隔。轄4個社區,16個行政村。環巢湖大道、店(埠)忠(廟)公路過境。四頂山亦稱朝霞山,為“廬陽八景”之一,山上有愛國將領張治中所建朝霞書院舊址。

    位於肥東縣境南部,西南濱巢湖,東南和巢湖市居巢區接壤,東北與撮鎮鎮、橋頭集鎮交界,西靠南淝河,與合肥市包河區隔河相望。距縣城22公裡。長臨河鎮寺門口村有座長寧寺,建於三國東吳赤烏年間,青陽山之水從寺前流至龍庵注入巢湖,久之形成河,河名長寧河,因此地濱臨巢湖,後更名為長臨河。鎮名源於長臨河地名。

    建國前,長臨河曾以鎮的建制三次分別隸屬巢湖縣和合肥縣管轄。1949年4月,成立長臨河鄉。1956年8月撤鄉建鎮。1959年12月,撤銷長臨河鎮,恢復長臨河鄉建制。1958年,政社合一,成立長臨河人民公社。1983年,政社分設,成立長臨河鄉。1992年恢復長臨河鎮建制。2006年11月,六家畈鎮並入長臨河鎮。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