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古建築,如何一眼識別?
日期:2016/12/15 0:34:15   編輯:古代建築史
唐以前的木結構建築從一些磚石仿木遺存中可以看出結構都比較簡單,而從宋代開始建築方面的技術基本都是在唐構基礎上簡化,金元明清數代更是大刀闊斧地簡化,等到民國時期水泥等西式建材、建築技術引進後,中國木結構古建築的特色也就基本消失殆盡了。
所以說,唐代三百多年是中國建築發展史上最繁榮的時期,而且這個巅峰至今沒有被超越。
口說無憑,我們來具體瞧瞧繁榮盛世所遺存建築風格特征吧。
廣仁王廟位於山西省芮城縣,始建於唐大和五年,是現存的唯一的唐代道教建築,距今已有1170多年的歷史,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地人都習慣稱之為“五龍廟”,因為廟前曾有五龍泉水,為當地灌溉之水源,可惜現在早已干涸。
簡單來說有三大原因:
1.山西民風淳樸,老百姓普遍敬畏神靈。
2.山西身處內陸,較少受到戰爭的侵擾。
3.山西氣候干燥,比較利於建築物存留。
屹立千年的木構建築在見證唐朝的興衰、歷史變遷的同時,卻也都被時光刻上了滄桑的印跡。
廣仁王廟建築主體已經於2015年初完成維修,但周邊環境狀況仍亟待整治。
萬科在此誠摯發起“龍·計劃”,通過2015米蘭世博會萬科館遺產的再利用,進行公益眾籌,所得款項將用於山西省芮城縣廣仁王廟的環境整治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