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古都北京
日期:2016/12/14 9:49:45   編輯:古代建築史北京雖然沒有上海繁華沒有深圳開放,但北京無疑是全國古跡最集中,最具文化底蘊的城市。俺把自己拍攝的北京經典照片和原創心得貼在這裡,作為留念,也供大家參考。
六朝古都
歷史上有六個朝代(燕,遼,金,元,明,清)在北京建都。因地理環境所致,北京前不靠江後不近海,天氣干旱沙塵壟罩,冬夏漫長春秋短暫,想找一天拍張藍天白雲照非常不易(但憑良心講,因為奧運北京的環境這幾年已有很大改觀)。還因官商眾多汽車保有量占全國一成有余,雖然道路全國最寬,但仍是全國頂級“堵城”。但這座擁有眾多名勝古跡,最具文化氣息,古老和現代交融的城市,無疑成了外國人最喜歡,眾多國人鐘愛的城市。北京除了市內八個區外,還管轄周邊比較貧窮的10個縣級區。人均GDP全國排名第二(約一萬美元,相當於世界上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北京擁有最多的大學,最多的博物館,最多的名人故居,最多的汽車,最多的官僚,最多的買辦,最多的高爾夫球場…作為首都,北京的治安在中國算是最好級別的,但作為天子腳下的特殊政區,穩定壓倒一切,官僚作風也極為明顯,公共服務較為落後,交通一卡通也直到2009年政府下大力氣拿出巨款鋪貼才得到普及。
皇城北京
來到北京才知自己官小,這話一點不過。作為一個機構龐大的大國首都,北京集中了中央政府機關,軍隊,大型國企,銀行,世界500強的總部。在地方一個處級干部都能呼風喚雨,在北京隨便一家央企總部,處級以上干部都不下200人(北京處級以上干部俺估算至少10萬人!),司局級干部只能騎車上班。北京集中了這麼多的干部,還有大批太子黨家眷公子爺孫。現在市場經濟批條子已經不太管用,但升官,打官司等各種新形勢下的特殊需求,為一大批神通廣大的能人創造了一條致富的捷徑。在地方,類似88888那樣的車牌似乎都神氣沖天招搖過市,在北京真正NB的是那些軍牌,AG6,A80之類起頭的權貴階層的車牌。這類通天型車牌,奔馳寶馬不多,大多都是奧迪A6或A8。過路收費,紅燈停車,單雙號限行這些行車基本規則,對於這類車完全不適用。更有不良公子或司機開著這類車,一路警笛走路肩,見線就壓,見燈就闖。地方來的無知大款別以為自己開著豪車進京NB,見到這些車牌的車最好遠遠躲開點。
AG6是政治局級別的車,全北京估計不到200個牌
北京的高爾夫球場數量為什麼是上海的4倍之多(現在估計北京周邊1小時車程內的球場有100座)?難道上海人沒北京人有錢?肯定不是。是什麼樣的人支撐著北京的眾多高消費場所?官員,企業老板高管算一類,還有大量的文藝界人士,外企駐中總部,數以萬計的地方駐京辦…在北京如果想花幾千甚至上萬元請官員們吃飯,很多情況下人家並不賞臉,普通生意場上的飯局人家早就吃膩,除非叫上幾個二三線明星作三陪。而如果請人家打場高爾夫,則情況就大不相同了,這年代中年人都明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駐上海的外國人是北京的7-8倍,但在上海的大都是做小生意,做第三產業的為主(這些人都很辛苦忙碌),而在北京的大部分是外企總部。
北京的城牆和城樓
了解北京需從城門開始。北京的大街也如同紐約,元朝開始便基本是棋盤式橫豎走向,為此北京人方向感在全國肯定是最強的。向北京人問路,他們通常不說左拐右拐而是說向東或向西拐。陌生人迷路了哪裡還能分得清東南西北?地名很多都叫XX門,路名則常叫XX門東(西)大街或XX門外(內)大街。來到北京很長時間一直暈頭轉向,還跟人打賭自以為左安門肯定在西邊右安門在東邊,直到了解了老北京的城牆布置後才茅塞頓開。
清朝時的北京城牆內外四層
中國的古都都有城牆,明清時的北京更有裡外四層城牆。也就是紫禁城,皇城,內城和外城。92年通車的二環路基本是沿著凸字形內城和外城牆建設(地鐵2號線也是沿內城牆)。紫禁城和皇城各開四門。內城九門,外城七門,各門規定走什麼車。西安的城牆保存最好,北京明清古城牆和城樓,除紫禁城外,基本毀於50-60年代的深挖洞廣積糧。如今城牆只剩東便門至崇文門一段以及西便門一小段明城牆遺跡,城門(樓)則只剩正陽門和德勝門箭樓,使得這兩處古城樓特別值得珍貴。
城牆城門原來是用來阻擋外來進攻,早已失去意義,而且嚴重阻礙現代城市交通。發展現代化城市和保留古跡永遠是一個矛盾。北京需要拆,但希望西安能作為唯一一個保留遺跡的古城。
天安門和廣場
這座朱紅色城樓代表了北京,甚至代表人民共和國。70年代我們幾億革命接班人每天必唱的流行歌就是我愛北京天安門。現在每天廣場前的升降旗儀式人潮湧動,決不亞於白金漢宮的皇家衛隊換崗。88年元旦趙紫陽將原只有天子們才能登壇的城樓向勞動人民開放,也算是他老人家為人民做的最後一件好事。轉眼已經20年,時間好快,人生短暫。目前世界上建築物懸掛領袖頭像的恐怕除了北韓,已經極少見到。毛兩腳一蹬中國30年來已經改朝四代,其影子基本抹去,但其頭像依然如神靈高懸於城樓中央。我們很難預測中國什麼時候會把毛的頭像拆下。城樓基本成擺設,僅舉行過幾次大典和13次國慶閱兵,包括:49年建國大典,文革時毛接見紅衛兵,76年毛追悼大會,粉碎四人幫慶祝大會。
天安門代表中國的臉面
紫禁城120度
明朝第3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朱元璋第4子)據說是個暴君殘殺百姓宮女上萬,但北京的很多古跡,包括紫禁城,天壇,十三陵之首陵,孔廟,永樂大鐘等均是其在位期間興建。世界上大凡暴君都會大興土木留下眾多古跡。朱棣從其侄子手中奪回皇位後從南京遷都北京,次年改年號為永樂(故也被稱為永樂大帝)並開始興建紫禁城宮殿,至永樂18年(1420年)紫禁城初步建成。朱棣入住紫禁城後從此這裡便是明清24朝皇帝的皇宮。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群。
紫禁城南北960M,東西750M,其中心線後來成了北京的中軸線。四面有10米高城牆,開四門,四角還各設有角樓。外圍有52米寬護城河(筒子河)。太極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是前朝三大殿,是皇帝處理公務之處。保和殿後面則是後宮,是皇帝和成千宮女生活娛樂區。自古以來是男人都想做皇帝。
紫禁城
紫禁城鳥瞰
在景山公園山頂,能見度好的天氣的清晨或傍晚,可以清晰地俯瞰紫禁城全景(白天大部分時間逆光)。一大片朱紅色的宮殿群氣勢磅礴分布在中軸線的兩側。右側的銀白色蛋殼便是新建的國家大劇院。旁邊的導游胡吹說是龍的眼睛。想當年李自成農民軍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在此上吊前,看著這一大片原本屬於自己的皇宮,其淒涼狀況可想而知。
在景山公園頂上俯瞰紫荊城
太和殿
穿過太和門,前面驟然開闊,這便是紫禁城內最大的宮殿,也是中國等級規格最高,現存最大(全國所有的大殿最多都是面寬9間,只有這裡面闊11間)的木結構大殿。這裡是舉行最高規格的式典(皇帝登基,結婚大典,冊立皇後,命將出征等)的地方。座落於三重漢白玉台基之上,宏偉壯觀。整個大殿由72根巨大木柱支撐,據說原來這72根大柱都是采用最為名貴的皇家御用金絲楠木。金絲楠木是一種軟木(易於加工),木紋細膩帶有自然光澤,而且永不腐爛,因此在明清各朝皇帝的宮殿,陵墓甚至棺材都幾乎全部使用,金絲楠木成了明清皇家專用的名貴木材。也正因為如此,到了清朝後期,金絲楠木便越來越稀有,甚至建造慈禧太後墓的隆恩殿時,已經沒有金絲楠木可取而改用花梨木。和砷的恭王府的大殿也偷著采用金絲楠木,成了嘉慶皇帝定其死罪的證據之一。現在要是能搞到金絲楠木做的家具,無疑價值連城。太和殿歷史上曾經多次遭雷擊,現為康熙34年重建之物,72根大柱也不再是金絲楠木而是松木。目前長陵的祾恩殿是僅存的最大的金絲楠木大殿(60根)。
全中國級別最高的大殿
長城
天安門代表中國的臉,長城則代表中國的形象。問100個外國人知道中國什麼,肯定99個人首先說長城。有人將其評選為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更有人蒙騙誇大說衛星上都能辨認。但不管怎說,公元前700-800年戰國時期便開始修築,曾經前後延續不斷修建2000多年,明朝最長時曾達19800裡的長城,的確非常壯觀。說古代中國人偉大,但興建長城的技術難度,和埃及人建金字塔要把幾十噸的大石往上堆積上百米相比,應該沒有多少份量,不如說古代中國暴君的殘忍。秦始皇雖然統一中國後把各小國的長城相連為後來的長城作出了貢獻,也讓眾多古代農民工領不到工錢,讓孟姜女變成了寡婦。北京境內現存的長城基本是明朝修復後作品,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北京區域主要有八達嶺,慕田峪,居庸關,司馬台等多處。1987年第一批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大多數人去長城都是去八達嶺,使八達嶺人滿為患,拍張背景無人的照片難於登天。有交通工具的不如去慕田峪和司馬台,更為原始自然,也基本沒有什麼游客。司馬台長城(前部)和金山嶺長城(後部)。
司馬台長城遠比八達嶺要雄偉
明十三陵
古代皇帝的宮殿和陵墓,一直都是各國重要的文物古跡。明清兩朝的皇陵基本集中在北京近郊,2000年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十三陵位於昌平境內天壽山下,坐北朝南,南邊開闊無遮,前有小溪向南流去,典型風水寶地。
明朝共有16個皇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建都,葬在南京鐘山的明孝陵。朱元璋長子早故,便把皇位傳給長孫朱允炆(第2帝惠帝),但朱元璋四子(惠帝的叔叔)朱棣(di)不服,出兵攻打南京,惠帝從此下落不明。第7帝陵墓被搗毀。其余13個帝王的陵墓,從永樂11年(1413年)的長陵到明朝末代皇帝的思陵止,其間230多年,13個皇帝,23個皇後,還有一些太子妃子等都埋葬於此。是世上最大規模的皇帝陵園。目前開放的只有長陵,定陵和昭陵。
明十三陵之大紅門
清朝皇帝陵清東陵和清西陵大都被盜掘,但十三陵所有陵墓都未曾被盜。其原因據說一是明清兩朝都派重兵守護,二是十三陵墓道設計特殊,加上地宮很深,一般盜墓者盜墓非常困難所致。1955年時任北京副市長吳晗提議挖掘長陵,研究後決定作為試挖,先挖掘規模較小的定陵。歷時一年後才找到定陵地宮,出土不少文物,但基本都是土辦法,許多明代織物深埋地下幾百年遇到空氣後全部損毀,萬歷帝和皇後的屍骨和楠木棺材也未能得到保護在文革中被砸的稀爛,成為千古罪人。後人便再也不敢挖掘規模更為巨大的長陵。
長陵
朱棣(di)的長陵是十三陵的首陵,也是主陵,規模最大的陵墓。後來興建的其他陵墓均以長陵的主神道為主軸分布在其兩側。長陵的整體結構對後來所有的明清兩朝的皇帝陵墓都起到參照物的作用。
朱棣在登基第6年(永樂7年)開始擇地興建自己的百年吉地。地宮內埋葬著朱棣和皇後徐氏兩位。徐氏於永樂8年死去,暫時停屍南京,直到永樂11年長陵建成,才第一個將其先於朱棣葬入長陵。
長陵的主殿祾(ling)恩殿(清朝稱為隆恩殿)是明清皇陵中規模最大的大殿(面闊9間僅次於故宮太和殿),也是規格最高的大殿,60根大柱全是金絲楠木,是目前僅存的為數不多的金絲楠木大殿。
長陵主殿是現在所保留的唯一金絲楠木大殿,國寶
定陵
定陵是十三陵中第十座,是萬歷皇帝朱诩鈞(第13帝)和他的兩個皇後的陵墓。建於1584-1590年。萬歷帝是穆宗(昭陵)和宮女所生,十歲登基,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
定陵的地宮被掘後對外開放。相比清朝皇陵,定陵地宮非常深(5層樓深)而大。地宮基本按照皇宮三大殿一樣,也分為前中後三個殿,中殿安放皇帝和兩個皇後石椅和貢品。後殿安放三具棺木和48箱陪葬寶物。左右殿相當於皇宮的東西六宮,本來建造陵墓時是考慮作為殉葬宮女之處,但萬歷帝荒淫無度,臨死前反省廢除了殉葬制度,於地宮是挖開後發現左右兩殿都空空無任何東西。
定陵地宮陰森無比,當年開挖地宮造成大量文物損毀
清代三山五園
明朝皇帝在北京大興土木興建北京城,清朝卻沒有太多建樹。清朝皇帝除了花費大量國力,興建自己的陵墓外,主要在西郊興建了供自己享樂的皇家園林,也就是所謂的三山五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萬壽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
紫禁城雖然是一座宏偉的宮殿,但高牆內的宮殿無水又不透風,夏天無比炎熱,於是清朝先帝們熱衷於興建離宮。靜宜園和靜明園始建於金代,是清朝以前的兩個最早的園林(清朝進行過擴建)。清朝入關後,真正開始興建的第一座園林是康熙23年的暢春園。康熙把暢春園作為自己的離宮,並且死於暢春園。康熙末年在暢春園北面開始興建小規模的圓明園,贈予兒子雍正。雍正繼位後,一方面擴建暢春園,也大規模擴建圓明園並興建绮春園(萬春園)。圓明園初具規模後,雍正除了一些大典偶爾前往紫禁城外,幾乎沒有離開過圓明園,並且在圓明園死去。繼位後的乾隆,憑著當時巨大的國力,更是對所有園林進行大規模擴建,並興建了長春園和清漪園(頤和園)。使得三山五園的建築達到了頂峰。
清代西郊三山五園分布圖
除了三山五園,清朝皇帝還有一處熱河行宮(承德避暑山莊)。對這些離宮造成毀滅性打擊的是鹹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的入侵。英法聯軍憑借當時先進的大炮來福槍,輕而易舉地沖破只靠弓箭馬刀的八旗騎兵,鹹豐則和慈禧皇後逃往熱河行宮。英法聯軍把圓明園內的財寶洗劫一空,並放火焚燒了圓明園在內的五個園林(包括圓明三園,暢春園和頤和園)。後來,只有頤和園被重新修復興建,暢春園和圓明園則成了遺跡(暢春園位於現在北京大學內)。
圓明園 Old Summer Palace
園林之王,面積龐大(相當於8個紫禁城),最傑出的精品。包括圓明園,長春園和绮(qi)春園三個獨立相連的園林。圓明園在康熙皇帝末年開始修建(圓明園三個字便是康熙所提),但真正開始大規模興建圓明園的是雍正皇帝,雍正修建了主殿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等處理朝廷事物的大殿。而乾隆皇帝又對圓明園進行更大規模的擴建。乾隆多次下江南,把江南的園林美景復制到圓明園,並興建了長春園,使得圓明園的建築規模到達鼎盛。
處理政務的大殿主要集中在圓明園區域,長春園中的北部西洋樓區域集中了數個壯觀的西洋建築。特別是遠瀛觀,由主體大殿,大水法和觀水法組成。大水法中央噴水池中有獵狗追鹿噴水。中央一梅花鹿,四周有獵狗按時鐘點陣排列,每到整點,依次從獵狗組嘴中噴水。觀水法是皇帝坐在正中觀賞噴水的建築。
圓明園大水法遺址
圓明園在當時全世界都是一座無以倫比的藝術園林精品。鹹豐十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搶走幾乎所有珍品,慈禧和鹹豐出逃熱河行宮。同治期間(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攜同治出逃西安,圓明園再遭八國聯軍洗劫。清朝覆滅後一些軍閥官僚也從趁機盜運園內建材,使圓明園徹底成了遺跡,只剩殘瓦碎片,要不然中國也再多一處世界文化遺產。如今圓明園內所剩的遺跡只有正覺寺,鑒碧亭,萬花陣等寥寥幾處。
頤和園Summer Palace
三山五園中最後興建但至今保存的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清朝皇家行宮御苑,也是唯一列入世界遺產的皇家園林(1998年)。和避暑山莊,蘇州的拙政園和留園齊稱為中國四大名園。乾隆15年開始興建,15年後竣工,原稱清漪園。乾隆雖然有才也是典型花花公子,數次下江南不僅把江南美女統統納為己有讓江南才子恨之入骨,看到杭州西湖的美景,回宮後便仿造西湖,建成一個比西湖更大的清漪園。
清漪園在鹹豐十年和圓明園一道遭英法聯軍的焚燒,後來慈禧太後動用海軍軍費重建,並改名頤和園。頤和園分昆明湖和萬壽山兩個區域。仁壽殿一帶是光緒皇帝從事政務外交的場所,樂壽堂及附近的宮殿是光緒和慈禧太後的生活區。萬壽山上的佛香閣和大戲台一帶主要是皇帝的娛樂區。
頤和園的壯麗
天壇
北京除有三山五園外,還有“五壇八廟”(天壇,地壇,月壇,日壇和先農壇)。俺也基本去了所有五壇八廟。其中天壇地位最高,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天壇始建於永樂18年,是明清兩朝皇帝祭天祈地的場所。直到後來又建了地壇,天壇才專門用來祭天。天壇的面積是故宮的三倍!開始不信,但看了前面老北京城牆圖才發現原來如此之大。
天壇主要由祈年殿,皇穹宇和圓丘壇三大建築物組成。古時皇帝只知道天是圓的,所以祭天的地方自然應該設計為圓形。古代中國人比現代中國人聰明(難道炎黃子孫基因退化?),很多古代著名建築都用木頭建造同時不用任何釘子,也能數百年連地震都震不倒!1998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天壇祈年殿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不僅是中國人最早的祖先,也是最早的地球猿人亞當夏娃於20-60萬年前偷吃禁果時的果園。位於北京西南48KM的房山區周口店鎮。交通不便外地游客很難有機會前往。1921年被一瑞典人發現。而1929年發現的最珍貴的國寶--北京人頭骨蓋卻在抗戰時期失蹤至今下落不明。1987年中國第一批入選世界遺產。距今幾十萬年的遺址,除了一些看似普通山洞外,並沒有什麼能引人注意。現在在此興建了周口店遺址博物館。
周口店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