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圍觀匾額:古建門楣上的文化奇葩

圍觀匾額:古建門楣上的文化奇葩

日期:2016/12/15 0:18:22      編輯:古代建築史

 
江西·廬山 白鹿洞書院匾額

 


      中國的古建築,舉凡樓、台、亭、閣或軒、榭、堂、館,匾額是不可缺少的裝飾品,從內容到款式,從材質到風格,都與建築達到水乳交融的境地。中國古典建築與文化珠聯壁合的范例之一,是匾額。匾額是古建築的必然組成部分,相當於古建築的眼睛。



頤和園德和園大戲樓匾額

 

最上層的匾額題曰“慶演昌辰”,中層匾額題曰“承平豫泰”,下層匾額題曰“歡胪榮曝”

 

      匾額,又稱匾、牌匾,是懸掛或鑲嵌於建築物醒目處的題字牌。材質以木、石為主,形狀以長方形居多,有橫式匾、豎式匾及冊頁匾等,為我國傳統文化載體。匾額始於秦漢,興盛於明清,廣泛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無論是皇帝對臣民的賞賜,還是民間的禮尚往來、文人雅士的自勵警勉、官吏對下屬的嘉獎或同僚間的酬贈,都離不開匾額這一表現形式。匾額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產物,它集文學、書法、雕刻、裝飾藝術於一體,生動地再現了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民俗、官吏和科舉制度的縮影。


江西·南昌 滕王閣匾額

 

“滕王閣”巨匾由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所書,滕王閣殿中上方的狂草匾額“瑰偉絕特”是唐代書法家懷素的狂草書法,“東引瓯越”出自王勃《滕王閣序》

 


      從形式上講,匾額是書法美的載體,又是同章美的載體。匾額所標識的名稱,言簡而意赅地濃縮了蔚蔚大觀文化內容,使建築物大增光彩,甚至成為社會政治文化的符號。從文化承載看,匾額濃縮了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古代典籍的精華,人類優秀的品行,都在匾額上得以展現。名言警句、詩詞歌賦皆入匾中,使之得以廣為流傳。作為藝術品,匾額在材質的應用上,幾乎囊括了所有藝術品門類所能用之材。所有藝術品門類的技藝,都在匾額中得到了充分的應用與發揮,堪稱中國傳統藝術之大成。從榜書藝術看,匾額作為載體,篆、隸、宋、楷、魏、行、草諸多字體均有使用和體現,把書法藝術從書齋和文人圈子中推向了社會。而歷代名人包括帝王榜書真跡都因匾額得以流傳。

 


《清明上河圖》“趙太丞家”藥鋪匾額

 


      匾額之始,多用作宮殿、官第、樓閣的標識。北宋時,隨著商品經濟的繁榮,商匾逐漸流行。

 


元春·大觀園匾額

 

《紅樓夢》

 

      明清時,匾額之風大盛,匾額內容追求意境和韻味。《紅樓夢》第十八回,“元妃回賈府省親是夜,登樓步閣,涉水緣山你,眺覽徘徊,乃命筆硯伺候,因其園之總名曰‘大觀園’……”

 


交泰殿無為匾

 

      中國明、清兩代24位皇帝的皇家宮殿“故宮”的每個大殿中都有皇帝御筆親題的匾額,這些匾額集中反映了封建帝制的最高治國理想和策略。

 


       “無為”匾為康熙所題,這是道家思想的體現。老子雲:“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又雲:“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康熙題無為,意在告誡帝王要順應天道,體恤民情,與民休息。換在今天,就是要構建和諧社會之意。

 


清·楊維倫 千叟宴匾額
千叟宴是清宮中最為盛大的宴會,始自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乾隆皇帝繼承了這個傳統。

       “千叟宴”匾文為:“皇祖與壬寅歲(1722年)舉行千叟宴,實從古未有之曠典。維時與宴王大臣,命諸皇子賜觞以示慈惠……”千叟宴之盛況,字裡行間已了然托出。楊維倫乃湖北黃陂“楊樓子搾坊”後人,翰林院學士。深得乾隆寵幸。乾隆五十年“千叟宴”後,乾隆皇帝將自己寫的《記千叟宴》賞給了楊維倫。

 


天壇·祈年殿匾額

 


      匾額按其內容主要分為三類,建築園林匾、表彰歌頌匾、店家老字號匾。建築園林匾常見於宮殿、寺廟、園林等處。或表名稱,或祈祥瑞,或寫勝景。天壇祈年殿的匾額是清代最高地位的標志。



中國古代最大科舉考場·江南貢院匾額

 


      表彰歌頌匾,古人金榜題名,狀元及第之時常常在自家門上懸掛牌匾。1937年東北《海城縣志》 裡說“新宅落成,或其他喜壽諸事,戚友亦多贈匾額,或稱官階,或論齒德”。功名、榮譽是古人畢生追求。門額上的匾,題寫著表彰字眼的匾,能讓主人榮耀,令旁人艷羨。



鄧世昌·德齡揚烈匾

      鄧世昌“德齡揚烈匾”即為表彰歌頌匾,該匾邊飾上方有雙鳳朝陽圖案,周邊為纏枝花卉,紅地陰刻金字,款字浮雕,钤朱白雙印,雕制於光緒十九年秋。“德齡”意為花甲,“德齡揚烈”為花甲之年,功成名就之意。

 


北京·大柵欄商業街匾額

 


      店家老字號匾,俗語道:“創出金字招牌,買賣找上門來”,店家的招牌常喜歡用吉利字眼,朱彭壽《安樂康平室隨筆》卷六:市肆字號,除意主典雅或別有取意者不計外,若普通命名,則無論通都僻壤,彼此無不相同。余嘗戲為一律以括之雲:“順裕興隆瑞永昌,元亨萬利復豐祥;泰和茂盛同乾德,謙吉公仁協鼎光。聚益中通全信義,久恆大美慶安康;新春正合生成廣,潤發洪源厚福長。”詩固漫無意義,而言利字面,大抵盡此五十六字中,捨此而別立佳名,亦寥寥無幾字美。朱彭壽在隨筆中所列舉的五十六個字,對於牌匾用字,確實囊括幾盡了。


       匾額講究的是內容的意境及文采,它集中表現了我國古代文化的價值觀和審美觀。儒雅之氣與生俱來,是集古代文字、詩詞、書法、雕刻、篆印、工藝美術、建築裝潢等藝術於一身的藝術載體,可謂“雅俗共賞”之典范。古建築之上的匾額不僅賞心悅目,而且又能陶冶情操,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來源:中國文物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