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西山島:4544棵老樹領“養老金”

西山島:4544棵老樹領“養老金”

日期:2016/12/14 20:28:39      編輯:古代建築史
      高齡樹木也能領上“養老金”。古樹名木,是珍貴的自然資源。為保護老樹,位於太湖西山島的金庭鎮前不久仔細摸查老樹數量,發現島上胸徑超過30cm的老樹,多達4544棵,而且以村民“私產”居多。這些老樹已被登記在冊,並從昨天起逐一戴上“護身符”,它們將不准居民隨意處置;只要村民不砍不賣把樹養好,金庭鎮每年每株將給予200元貼補。

    首批戴上“護身符”的,是金庭鎮石公村的近百棵老銀杏樹。昨天,它們掛上了鎮裡統一訂制的古樹名木身份牌,上面標明樹名、科屬、樹齡和保護級別等信息。去年12月起,金庭鎮在全鎮范圍內對胸徑30cm以上的樹木摸底,幾個月來共計確認4544株老樹有保護的價值和必要,林業部門全部做好登記。

    西山島是我國內湖第一生態大島,遍布全島的綠色植被和林立的古樹名木,是其最大的財富之一。吳中區林業部門認定並掛牌的古樹名木,西山島上有52棵;但事實上,還有一些不在此范圍的老樹也十分珍貴,並且面臨保護難題。因此,金庭鎮以30厘米胸徑為標准,仔細統計了全鎮老樹數目並一一記錄。據介紹,這些老樹,哪怕是“私產”,村民也不能隨易處置。金庭鎮還承諾,村民只要把這些樹養好,鎮裡每年每株貼補200元。

    據了解,雖然越來越多的村民認識到老樹都是寶貝,但也有部分村民將一些大樹老樹、經濟效益較低的果樹,私自挖掉轉賣給島外的人。石公村村民老吳家有兩棵幾十年的銀杏樹,是當年從生產隊分到的。 “以前白果值錢,一棵樹的白果就能賣上萬元。”老吳說,可是這兩年白果身價大跌,有的村民就想挖掉銀杏樹,改種別的經濟效益高的樹,從而出現賣掉老樹這樣的短視行為。

    為守住西山島的“生態之根”,金庭鎮已出台過一系列的政策,比如:在太湖大橋上設卡,每一棵樹苗出島都要“通行證”等。此次仔細摸底老樹數目,使得保護更具針對性;而明確獎勵辦法,也將提高村民保護古樹的積極性。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