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眉縣風俗民情
日期:2016/12/14 9:57:29   編輯:古代建築史禮儀習俗
禮儀風俗
解放前,男女婚姻事,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約束,無婚姻自主權。男女雙方在訂婚時互不見面,先用“庚帖合婚”,後男方納五彩聘禮,再擇娶親吉日。迎娶前日,女家待客,謂之上馬筵席。當娶之日,新郎新娘穿著皆新(女以紅色為主),男方用花轎接新娘,女家陪送嫁妝。送者約2O余人,統稱“送女客”。轎到門前燃放鞭炮,新娘出轎男前女後,腳踩紅布或紅氈直入院內,先“拜天地”,再“拜高堂”,後夫妻“對拜”,方入洞房。洞房之夜,連續三天燈燭不滅,為“長命”燈。鬧洞房三天不分尊卑長幼,戲耍中,‘輕者讓新娘點煙,重者讓新婚夫婦作一些庸俗的動作。解放後,男女結婚,實行婚事新辦,勤儉節約。有的舉行集體結婚,有的旅游結婚,只用香煙、糖果招待親朋好友。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不斷富裕,從80年代以來,城市及近郊嫁娶,汽車迎送、大擺筵席者越來越多,而且互相攀比之風愈演愈甚
寶雞剪紙
剪紙藝術
剪紙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見、適應面廣,樣式千姿百態,形象普遍生動而受歡迎;更因它最適合農村婦女閒暇制作,既可作實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剪紙不僅表現了群眾的審美愛好,並含蘊著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民間剪紙作為中國本源哲學的體現,在表現形式上有著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時民間剪紙用自己特定的表現語言,傳達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本質。
秦腔
秦腔
秦腔又稱亂彈,源於西秦腔,流行於我國西北地區的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稱“桄桄子”(因以梆擊節時發出“恍恍”聲)。明末無名氏《缽中蓮》傳奇中使用了[西秦腔二犯]的曲牌,故知其源於甘肅。甘肅古稱西秦,故名之。清康熙時,陝西泾陽人張鼎望寫《秦腔論》,可知秦腔此時已發展為成熟期。待到乾隆年間,魏長生進京演出秦腔,轟動京師。對各地梆子聲腔的形成有著直接影響。
秦戰鼓震西秦
西秦戰鼓
一輛大卡車上,載著巨型大鼓,兩位壯漢掄起如椽的鼓槌,氣蕩山河的鼓聲震響在虢鎮城內、寶雞街頭。幾行縱隊一字兒擺開,隊伍整齊,氣勢宏大;鼓似原鑼如圓月,幾百副金钹如燦燦金花,在半空中開放。這就是寶雞縣的百面鑼鼓,八面威風,聲震西秦。 寶雞縣是炎帝神農的故鄉,鑼鼓之鄉。村村寨寨都流傳有迎春鑼鼓的習俗,各具特色。少到一面鼓,一面鑼,兩對铙就能擊打演奏,多到百面鑼百面鼓;有系在腰間,行進中的鑼鼓隊;亦有放在木架子之上,繞著架子鼓邊敲邊舞邊唱的。鼓的形制大小也不一樣,有一面蒙皮的鼓,如扳鼓、八角鼓、定音鼓;有兩面蒙皮的鼓,如堂鼓、書鼓、長鼓、腰鼓等。寶雞縣鑼鼓這棵傳統文化之樹,在新時代綻放出兩朵藝苑奇葩:一是帶著濃郁果香的硒溪黨家堡的百面鑼鼓;一是帶著清純奶香的天王八廟的西秦戰鼓。
百面鑼鼓是一種大型鼓樂藝術,既可在行進中表演,亦可在廣場表演。表演時,五行縱隊挺進,中間是鑼隊,兩行鼓隊列鑼隊左右,最外邊是铙隊。鼓、鑼、铙節奏對比強烈,铿锵有力。表演時人數可達幾百人到上千人,一個個英俊潇灑的小伙子,身著運動衣,戴太陽鏡,胸前懸鼓,手揮鼓槌如流星,萦繞盤旋,紅纓飛舞;銅鑼高舉,聲震屋瓦;大铙一張一合,發出燦爛的響聲。這陣容龐大,隊伍浩浩蕩蕩,似有排山倒海之勢,振奮人心。百面鑼鼓的鼓譜有《十樣景》《朗朗天》等。其中《朗朗天》寓意新年伊始,天空晴朗,鼓聲如雷,喚來春雨,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演奏者精神振奮,慷慨激昂,歡呼雀躍;觀看的人神情激越亢奮,信心百倍,有回腸蕩氣之感。百面鑼鼓的主旋律表現在鼓點的變化上,步伐為行進速度,力求整齊一致。巨大的鑼鼓聲震肺腑,盡情抒懷,質樸自然,表現了人們寬廣豪放的胸懷,飽含著對黃土地和田園生活的摯愛之情,激蕩著人們對理想和幸福的美好憧憬。西秦戰鼓是天王鎮八廟村在傳統鼓樂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排練出的一種新型武士式鼓樂,是一種廣場表演藝術。表演者全副古代武士戎裝服飾,鼓座一律用特制的木質架子支放,表演的人或站著敲打,或轉圈,或跳躍,或舞蹈;並有旌、旗、幡穿插揮舞,交替旋轉;鑼、鼓、钹緊密配合,使觀者目不暇接,拍手稱快。
西秦戰鼓經推陳出新,風格獨特。其鼓譜內容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升帳》,以深厚、肅穆的緊鑼密鼓開場,繼而是長號齊鳴,火铳爆響;緊接著是身著戎裝的眾“將士”風馳電掣般出場,精神抖擻,揮灑自如,表現了中華民族團結向上,克敵制勝的昂揚斗志。第二部分為《習武》,以西秦民間鼓樂“老虎撣牙” 為主旋律,構成鼓、鑼、钹交替演奏,幡、旗、旌獵獵舞動,將士龍騰虎躍及對敲、對舞的表演之勢。時而風雲際會,時而虎嘯龍吟,時而龍飛鳳舞,時而如利劍出鞘。表現了將士英勇善戰,頑強對壘和不怕犧牲的龍虎風韻。第三部分為《凱旋》,以歡樂的鼓樂和明快的節奏,表現了征戰將士旗開得勝,凱旋而歸,軍民同樂,天下太平,國家同安的祥和氣氛。百面鑼鼓常奏新聲,西秦戰鼓催人奮進,西虢大地更加璀璨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