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硯之澄泥硯發源地 新绛光村
日期:2016/12/15 0:24:05   編輯:古代建築史
光村,一個從遠古走來的神奇村莊,有著太多的故事、太多的謎。它隸屬山西省新绛縣澤掌鎮,交通條件便利,驅車前往的路上一直在期待著遇見這座文化底蘊深厚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行至村西北門附近,忽見一道人工建造的土嶺,嶺上廣植古柏、蒼楸,粗者可達數圍。遮天蔽日,密不透風。夏日到此,尚未進村,便覺森森古意,氤氲散開。
按照空間順序先去了村外福勝寺,它建於唐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勝寺大門的立柱與寬大的門楣匾額連為一體,外側雕刻著斗書“慧日常舒”四字。二門門庭左、右兩側分別塑有“哼”“哈”二將。進二門步入古松院,在院東南、西南側各有便門可通鐘、鼓二樓。東廂是三霄娘娘殿,西廂是閻羅殿。
穿過廊亭北過門即大雄殿院。寶殿五間見方,飛檐斗拱自是盛唐風采。大殿南面供奉如來佛祖,像高一丈六。十六羅漢、四大天王分列左右,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整幅圖案碧海蒼天、祥雲福霭、童子天真、菩薩祥和盡顯雕塑手法之精湛,更為絕無僅有的稀世珍品。萬萬沒有想到在這樣的小村落裡還能遇到如此地道的唐朝寺廟,光村歷史文化厚重可見一斑。
精美民居 名硯澄泥硯
走進光村,城堞巍峨,街巷古樸。沿街林立著民居古院落,路面皆由精致條形青石鋪成,潔淨整齊,令人肅然起敬。光村的民居院落聚落成村,以四合院居多,“三雕”工藝精美絕倫。村內隨處可見的古民居,無不代表著明清時期晉南傳統民居古樸典雅、精雕細琢的特色。一路走來隨車可見院門牆上“一路連科”、“五福捧壽”等的圖案。
光村的民居代表便是趙家十八座院。這裡的大小院落十八座,一線建起,凡牆接處皆互相咬合絕無垂向接縫,來者見此無不啧啧稱奇。從正門進去,發現趙家不愧為當年的大戶人家,隨處是雕花的門,四通八達,所有院落間可相互穿行,隨便推開一扇便是一個天地。
全院都是磚木結構,大院六座,都是四面插廊,檐下花板雕柱,刻工精致,或人蟲鳥獸,或山水花木,無不寓意深刻,呼之欲出。下設花雕門扇,四面柱腳下的石鼓雕工更是世間絕品。、尤其是那懸牆門樓,應算為光村民居門樓風景中的一絕。在光禿陡直的青磚高牆上,陡然伸出一懸廈坡,結構奇巧,美觀大方,巧奪天工,既實用,又省料,實在是精美。
即將結束光村的參觀前,誤打誤撞走進了一巷子深處的宅院,發現原來這就生產绛州澄泥硯的地方。大門是典型的晉南宅院式的風格,門口兩側擺立著一對石獅,顯示著房主人昔日的富貴和財勢,院中有五、六年輕姑娘在雕刻泥硯上的圖案,感覺泥硯很漂亮,對於硯很多人始終認為和山西沒有關聯,可眼前這漂亮的澄泥硯實為精美,也更讓人好奇為何澄泥硯會出現在光村!
原來光村素以文人居多而稱道,民間工藝和民俗文化內涵極豐富。繪畫、雕塑、剪紙、刺繡作品皆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最出名的就是全國四大名硯之一的绛州澄泥硯,它名聲遠播、捧冠無數。绛州澄泥硯,為中國古代四大名硯之一,與廣東的端硯、安徽的歙硯、甘肅的洮硯齊名。它是以河中澄泥為原料,經特殊的燒煉工藝制成,其質堅細膩,經久耐磨,堅而不燥,膩而不滑,觀如碧玉,撫如童肌,性溫綿潤,呵氣即濕,貯水不涸。
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精美的建築、煥彩的工藝,共同構成了光村如詩的畫卷。可以說,整個光村就是一本深奧的村居文化寶書。
(來源: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