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中國文化遺產日:零距離接觸“江南紫禁城”

中國文化遺產日:零距離接觸“江南紫禁城”

日期:2016/12/14 9:44:09      編輯:古代建築史

志願者在拼湊挖出來的瓷器碎片 鄧霞 攝

志願者在拼湊挖出來的瓷器碎片 

志願者在考古人員的指導下進行發掘清理考古工地 鄧霞 攝

志願者在考古人員的指導下進行發掘清理考古工地 

    第七個中國文化遺產日,招募而來的20名湖湘考古志願者拿著洛陽鏟,與被譽為“江南紫禁城”的湖南永順老司城“零距離”接觸,親身體驗野外考古發掘的樂趣。

    為拉近公眾與考古的距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從2009年開始啟動“親歷考古現場、親手發掘文物”湖湘考古志願者活動,至今已是第四季。此前的活動中,已有數十名考古志願者在望城長沙窯學習過如何拼對陶瓷片、到常德澧縣體驗了舊石器時代“山頂洞人”的生活等。

    此次活動選取的老司城遺址位於永順縣城以東19.5公裡的靈溪河畔,是溪州彭氏土司政權的司治之地。有關史料顯示,彭氏司治始於梁開平四年(公元910年);後晉天福四年(公元939年)溪州之戰後,溪州刺史彭士愁與楚王馬希范達成和平協議,並立盟約於銅柱;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接受朝廷改土歸流政策,土司政權和平移交,形成了長達800余年的區域自治制度,歷經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宋、元、明、清等9個朝代,世襲27代,共35位土司王。

    老司城遺址考古隊隊長柴煥波介紹說,老司城遺址總面積25平方公裡,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市遺址。經過5次考古發掘,老司城遺址的歷史沿革、范圍及部分文物、遺存遺跡分布情況已基本摸清。

    當天,20名志願者在考古工作者的帶領下,參觀了老司城的宮殿區、衙屬區和墓葬區,並拿著洛陽鏟、小刷子跟著專家一起發掘清理考古工地。挖出幾塊瓷器碎片的劉智譽說,這是她第一次參加考古活動,親身感受到老司城的神秘氣息,讓她對歷史文化更加感興趣,今後也會更珍惜文化遺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