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雲德:喚醒古民居的“文化之魂”
日期:2016/12/14 9:44:10   編輯:古代建築史珠海梅溪牌坊從一片被遺棄的斷垣殘壁,到每年吸引幾十萬海內外游客游覽觀賞的嶺南地區著名文化景區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之處在於這裡的保護和開發做到了“魂體相符”,喚醒了這片古民居建築群的“文化之魂”。
和文字、繪畫、音樂等審美形態一樣,任何建築都是有靈魂的,其文化特質就是它的靈魂。在珠海梅溪牌坊,既有廟宇、祠堂、牌坊、庭院、民居、墓園等體現千年以來東方農耕文明,具有濃郁嶺南特色的古民居建築群,又有海洋文明帶來的舞廳、花廳等帶有19世紀西方工業文明印跡和異域風情的建築元素。從那些體現傳統道德文化、古老建築文化、民間居住文化、生死文化以及海外華僑文化、基督教文化、建築雕塑文化等林林總總文化形態的古民居建築中,只有找到最能代表梅溪牌坊古民居價值的“文化之魂”,我們才能使梅溪牌坊魂體相符,栩栩如生。深入研究後發現,陳芳其人才是這片古民居的文化之魂,而陳芳的偉大之處就在於:這位海外華僑富商從1849年到1890年在夏威夷41年的傳奇人生中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人格力量和葉落歸根後愛國愛鄉、樂善好施的道德追求。抓住了這個“文化之魂”,保護開發後的梅溪牌坊古民居才成了會說話的建築。
我們決不用現代裝飾材料去進行“修舊如舊”的修復,既不能掩蓋古建築產生年代的歷史原貌,也不能抹去後世附加其上的時代標記。此種“最小干預法”,最大限度保護了古民居的原始生態環境。一座小小的梅溪牌坊,就這樣集中地還原和濃縮了上千年的華夏建築史、200年的海外華僑史和20世紀嶺南地域變遷的當代史,這樣豐富而生動的審美遺存,時時刻刻都會給人以滋潤內心、激發情感的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