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龍山賈家寨
日期:2016/12/14 18:48:02   編輯:古代建築史賈市巴沙湖古村
距離賈市20余公裡遠的裡耶古城秦簡出土遺址
龍山縣賈市鄉原名賈家寨,元末明初,賈市先人由江西吉安府遷來此處定居。據說,明朝初年朱元璋濫殺功臣,開國將領常遇春的後代逃來此地並改為賈姓隱居,遂稱為賈市。現當地還流傳有“常字頭”的說法,即常賈為一家,不能互通婚姻。但隨著相距20余公裡遠的裡耶古城秦簡的出土,此地很可能早就有先民居住。現賈市鄉街上村風貌依存的明清古街足以見證當時的繁華。
明清古街始建於明萬歷年間,古街原總長1144米、寬3米、總占地面積115566平方米,街面一律用青石板鋪成,保存基本完好。後來,上街因火災燒掉100米、修公路毀掉120米,現存924米。
街上村上街蔡家、歐家,中街周家,下街高家、鄭家等的祖先們先後來賈市經商定居,他們沿河建房為街,兩邊房屋鱗次栉比、井然有序,房屋一律為木石結構,現保存有最具明清時代古樸典雅特色的古屋11棟。可惜關帝廟、擺手堂和高家皇封的高家桅子及鄭家的貞節坊在十年動亂中被毀掉。這些古屋每棟占地面積都不下於400平方米,均有封火院牆、四合天井、高翹的鳌魚和朝門,朝門外的裝飾有雙龍搶寶、丹鳳朝陽等。院內兩邊吊腳樓的圍欄上均镂刻有喜鵲鬧梅、萬字格、龍鳳呈祥等,雖經歷了數百年的滄桑,但至今仍栩栩如生。現最值得一看的是上街蔡家的兩棟大院、中街周家大屋和黃家老屋及下街鄭家的進士府第。
蔡家大院: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前有青石朝門、中有四合天井、四周有封火院牆,兩邊耳房系上等木質結構,門窗均有精雕細琢的浮雕裝飾。
周家大屋:原建於清朝末年,因當時此地為中轉碼頭,地段繁華,保和隆商號又是賈市當時的首富,為此該屋建造宏大、一律系木質結構,有門面20多個、倉庫12個、落地柱頭48根。遺憾的是1949年因被土匪搶劫而毀掉一些,重新修復後不如原貌。
黃家老屋:清鹹豐初年,黃家始祖黃順公遷徙此地,生有四子,取名單字曰龍、鳳、麒、麟。長子黃龍,曾在四川省做過道台;次子黃鳳在永順府任過職;三子、四子在賈市定居經商修建此屋。大門均為青石構建,門柱為兩根一丈多高的青石柱,門梁也是丈余長的青石條,上面有雙龍搶寶、丹鳳朝陽等精致的浮雕。兩扇大鐵門上用乳頭釘鑲嵌有十二個大字:江夏名家、黃新順公、五桂聯歡、萬寶來朝。屋內天井中置有一特大深綠色魚缸,魚缸系清代彩陶,盡管經歷了上百年的風雨但至今容顏未改。屋內其他雕刻更是美觀無比,獨坐窗前,不由讓人遐想翩翩:當年這房子主人何等氣派,家業何等顯赫。
進士府第:走近鄭家大院,就可以看到朝門的橫匾上鑲有“竹林雙秀”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據說在清光緒年間,此家一門兩兄弟同科考取進士。進入朝門就是一個青石鋪成的大院壩,步入正屋的裡面是木質吊腳樓,上面有精美的萬字格,屋內四合天井四面的裝飾和黃家老屋一模一樣,都系經過能工巧匠們精雕細琢而成。
由於賈市是酉水的重要中轉碼頭,所以歷來都是湘鄂渝黔的邊區重鎮和物資集散地,也是兵家必爭之地,清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曾在此駐扎過;1934年紅二方面軍也在此駐扎過;國民黨198師、江防隊、海三團均在此設過指揮部;1949年解放軍一四一師四二二團三營的營部也設在這裡。
賈市歷史悠久,民風淳樸,建築典雅古樸、巧奪天工,且多系明清時代的造型,特別是明清古街和水碼頭古色古香、韻味無窮。當歷史的車輪駛進二十世紀,隨著水路交通的逐漸沒落,賈市,便如一個天生麗質的土家女子,寂寞地長在大山深處,少有人知了。
推薦閱讀:
廈門網友熱議明代古城牆保護
泉州西昌村鹹豐年間古民居遭竊
湖北老河口發放消防器械加強古建文保
北京大高玄殿為啥俗稱小天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