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屋:遺落民間的古堡
日期:2016/12/14 9:42:37   編輯:古代建築史一提起龍南,“圍屋”就不由得浮現在人們的腦海裡。這裡有376座圍屋,是擁有客家圍屋最多的縣,其中尤以龍關線分布最為密集,具有代表性的有關西新圍、漁仔潭圍(客家酒堡)、栗園圍等。
當你一下贛粵高速龍南出口,沿龍關線驅車約30分鐘,就到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關西新圍。步入圍屋,你所見的每一處場景,都能引起一陣驚歎。圍內曲徑通幽,軒廊飛檐、畫彩镏金的精致風格與圍外格調形成“外剛內柔”的景致。這裡不僅有雕刻精細、蘊含深意的窗棂門扇,還有布局巧妙、層層遞進的廳堂屋房,令人稱奇的圍屋四角所建的防御性炮樓。並且還設有戲台和觀禮台,以及女眷貴賓包廂。整體建築五組排列,前後三進,共十四個天井,正中為祠堂,對稱分置十八廳。圍內通道貫穿各列建築,百余間房屋布局科學、結構嚴謹。因此,關西新圍也被世人稱為“遺落在民間的古城堡”。
從關西新圍出來,行駛約20分鐘路程,到達距今已有200年歷史的漁仔潭圍。酒文化在這裡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由於家家戶戶釀制客家米酒,於是漁仔潭圍被人們冠以“客家酒堡”之稱。漁仔潭圍圍繞酒文化這一主題,建設了酒文化收藏展覽區、酒類品嘗區、傳統釀造工藝演示區、游客服務區等功能區。當你走進圍屋,一間間以釀酒、展酒、賞酒、藏酒、品酒為主題的展示廳,敞開大門迎接著四方來客。撲鼻酒香隨風吹來,令人沉醉忘返。在這裡,你還可以在釀酒作坊裡小試身手,學習制作具有悠久歷史的客家米酒,也可以邀上二三好友在酒仙廣場舉杯小酌,不醉不歸。
離開漁仔潭圍,再走上10分鐘車程,就是極具江南水鄉韻味的栗園圍了。這座始建於1501年的圍屋,周長789米,牆厚0.6米,2層,面積68畝。恢宏的建築規模,厚重的人文歷史,讓栗園圍成為贛南客家圍屋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狀為八卦圍,按八卦演化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均建有圍門,四周角落遍布12個炮樓。圍內主要建築布局以“一祠三廳”為核心,其中歷經507年的紀缙祖祠氣勢甚為恢宏,堂內雕梁畫棟,镂刻抖拱,大堂頂部還有清晰可見的歷史故事彩畫。如今住在圍屋裡的村民,都是一個祖先傳下來的,因此平日裡大家還以宗親輩份相稱呼,古樸的民風在這裡依舊保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