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橫店新屋:兩幢大宅訴說一個家族的興衰

橫店新屋:兩幢大宅訴說一個家族的興衰

日期:2016/12/14 18:50:04      編輯:古代建築史

橫店新屋:兩幢大宅訴說一個家族的興衰

橫店新屋:兩幢大宅訴說一個家族的興衰

    古樸的澄真堂

    橫店明清民居博覽城南門附近,有一座“澄真堂”,因其保存完好,古樸大氣,常被劇組借用拍戲。“搬家”至博覽城前,這棟占地面積1180平方米的老房子200多年來一直靜靜地屹立在橫店鎮新屋村裡,守護著一代代聚集於此的許氏家族。

    新屋村在行政區域調整後,與緊挨著的郭宅村合並在一起,更名為郭新宅小區。沿著萬盛街走到度假村,馬路對面就是當年的新屋村。

    家族裡的老人說,“澄真堂”其實應該叫“誠正堂”。許氏一族是明朝末年原南京兵部尚書許弘綱的後代,200多年前由黃田畈許宅遷移到這兒。當年六兄弟一起遷居,其中兩個兄弟在村裡先後蓋起了“新屋”。

    氣勢恢宏的澄真堂:三個銅錢蓋起了新屋

    “誠正堂”的主人許太公最初是地主家的長工,為東家賣火腿。一次去杭州做生意的路上,遇上賭局,許太公用三個銅錢下注,最後贏回了幾扁擔白洋。據說,每扁擔重達160多斤。許太公不得不聘了保镖一路護送回村,當年轟動一時。後來,就蓋起了這棟嶄新豪華的“誠正堂”,居住在宅院裡的人們把這稱作新屋村。

推薦閱讀:

清 斗彩描金罐

湖北首次出土西周原始青瓷(組圖)

南京發現一古墓 主人系明初道教領袖(圖)

湖北襄陽首現T形墓葬


    “誠正堂”的結構為前廳後堂,共26間,廳堂裡柱高梁粗,飛檐高翹,屋脊聳峙,氣勢恢宏。橫梁上的木雕巧奪天工,每根梁上都刻著海浪的圖案,寓意鎮火鎮災,逢雨雪天氣,穿堂入戶不用走濕路。天井邊上細心地鑿了排水孔,分別采用了福、祿、壽、喜、財的字樣,即使遭遇狂風暴雨,庭院裡也從不積水。

    2001年4月,為了更好地保護古建築,村民同意把“誠正堂”搬至橫店明清民居博覽城。當時,大宅前廳的部分木頭已腐爛,工匠們嚴格遵循“修舊如舊”的方案復建,對已損壞的構件按原樣細心修復,遷建後的“誠正堂”煥然一新。

    兩座大宅並稱新屋

    遺憾的是,另一座同是許氏兄弟建起的古宅在歲月中備受風雨摧殘,現已破舊不堪。

    古宅過去緊挨“誠正堂”,這裡的主人是個讀書人,起初住在橫店村裡。79歲的許新丁回憶,據他爺爺說,那時候橫店半個村的房子都是這位許太公所有。橫店江南路路口曾有一座古石橋,其中一個橋洞就由這位太公出資修造。

    隨著時間推移,橫店村越來越興旺,太公住的地方漸漸發展成集市,每5天就會有一個集會,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太公愛讀書,嫌住的地方吵,後來就搬來這裡,買了塊地,蓋了新屋。”新屋造好後,許太公別立一村,起名“新蔍”。

    時間久了,加上都是一家人,“新蔍”和“新屋”統稱新屋村。盡管現在新屋變舊屋,破損得厲害,采光也不好,村民許天昌還是執意住在裡邊。“從小在這住習慣了,不捨得搬。”

    家家戶戶釀紅曲酒

    新屋村村口,有一口叫做“風水塘”的池塘,也有村民把它叫做“楓樹塘”。池塘邊上並沒有楓樹,由於目前正在改造,池塘裡的水被抽干了。

    據說,這口池塘裡的水曾經澄淨甘冽,釀出來的酒醇香濃郁,芬芳撲鼻。早些年,村裡家家戶戶都有釀造紅曲酒的習慣。村民許洪權的祖父,曾開了一間酒坊,店裡釀制的紅曲酒在橫店小有名氣。

    也許正是“風水塘”帶來的好風水,加上新屋村地勢高,地理位置優越,幾百年來,每逢洪澇、旱災,新屋村村民都能免受其害。

推薦閱讀:

清 斗彩描金罐

湖北首次出土西周原始青瓷(組圖)

南京發現一古墓 主人系明初道教領袖(圖)

湖北襄陽首現T形墓葬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