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贛州:關西新圍——圍屋建築中的一顆明珠

贛州:關西新圍——圍屋建築中的一顆明珠

日期:2016/12/15 0:43:3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客家,一個沒有根的稱呼;客家人,從北方漂泊到南方,在這裡扎下了根;客家建築,一如他們這族人,防御,封閉,隔世,希望有安寧的世界。近日,第九屆中國網絡媒體江西行采訪團走進位於贛州市龍南縣的關西新圍,在綿綿細雨中領略了贛南客家圍屋的獨特魅力。

贛州 關西新圍 圍屋 古建築

  走在關西圍屋裡,恍如時間出現錯覺,記者沿著時間隧道回到幾百年前。在這封閉的圍屋裡,在圍屋的戲台上,演繹了多少悲歡離合,愛恨情仇的人間悲喜劇?

贛州 關西新圍 圍屋 古建築

贛州 關西新圍 圍屋 古建築 贛州 關西新圍 圍屋 古建築

贛州 關西新圍 圍屋 古建築

  據悉,關西新圍是贛南現存客家圍屋中面積最大的一座。主圍占地約8000平方米,建於清朝嘉慶年間。圍內主房結構是客家民居特色中的典型建築。圍屋工藝精細考究,並有大量的木雕石刻,是贛南地區最有特色的珍貴客家民居建築,是贛、閩、粵圍屋建築中的一顆明珠,被譽為“東方古羅馬城堡”。

  關西圍的整體結構像一個巨大的“回”字,圍屋的核心建築在中間的“口”字部位,其結構是在客家民居“三進三開”特征基礎上擴大為“三進六開”,從而形成“九棟十八廳”的大型客家民居建築,圍內共有主房124間。“三進”即從大門進來為下廳,往上走則依次為中廳、上廳,層層遞進,層層增高;“六開”則是以正廳為中軸線往左右均衡延伸,兩邊院落,房屋對稱、門窗對稱。以中軸線往左右延伸的結構又使正廳成為整座圍屋的核心,體現著一種極強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關西圍始建於1798年,於1827年完工。關西圍為平面“國”字形,長邊94.75米,短邊83.36米,為三層土木結構。每層圍屋共79間。外牆為三合土夾卵石夯築而成,厚90厘米。各層均有火槍眼。整個平面結構嚴謹,交通復雜但序列分明,空間、院落組織非常豐富。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