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中式風格庭院綠竹造景 竹韻悠悠清曠自然,清韻袅袅淡泊清

中式風格庭院綠竹造景 竹韻悠悠清曠自然,清韻袅袅淡泊清

日期:2016/12/14 22:02:30      編輯:古代建築史
竹,是詩,是千古年來,文人墨客舞弄的情懷;竹,是酒,是閒人雅士對月暢飲的豪邁;竹,是畫,是嬌柔婉約的纖纖少女依樓聽風的娴美。竹,是歌,是人們心中自然流淌的美妙音韻……古人愛竹,因其傲然風骨,臨風無限清幽,一身清白浩然之氣,寄寓著古代文人雅士心中隱逸高志的曠達情懷。


  古人雲:“君子比德於竹也”。竹子虛心、有節、堅韌、挺拔,符合文人的雅致情趣。士人將自身感情溶入竹中,將竹作為“清高、氣節、堅貞”的情懷體現。

今人愛竹,多以其裝飾空間之美,或植於室中,或種於庭院,形成優雅清靜的自然景觀,那種清氣蕭爽,往往令人偃仰之間,俗慮早忘,心境澄然無塵。中式庭院裡,竹韻悠悠,清韻袅袅,營造了一種清曠自然,詩意風雅之妙境,從而於心間生發出淡泊清寧,隱士高逸之情懷。


  中式風格庭院設計常以竹配置院落,於空間輕染一抹東方文雅之韻味,其竹之風采與自然風物相得益彰,契合無間,而令一園成詩成畫,意境悠遠深邃,古典風韻十足。在竹風習習的自然之美中,人們可領悟中式庭院布景所蘊涵的情懷哲思,即“景外之景,象外之象”,從而獲得精神上的超脫和自在。


  竹子在庭院中,可以群植、片植形式創造較為獨立的竹林景觀;可與亭、堂、樓、閣及其他建築配植,既可襯出建築空間之秀麗,又可柔化硬質建築之質感,還可為院落帶來“日出有清陰,月照有清影,風來有清聲,雨來有清韻”之妙境。

中式庭院布景,可利用竹子之不同形態,以群植、孤植來抑景、障景、框景等,用以阻隔古典空間,創造幽靜清雅的意境之美;亦可於古典庭院中,與山石植卉組景,如竹與桃混栽,通幽閒逸,綴雅留青,可形成“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之意境。


  竹韻之美,傲中有謙,胸懷坦蕩,令人神清氣寧,心懷抒曠。於此處古典雅境中,彈琴長歌,聽竹蕭蕭,感竹清韻,渴來品竹茶,品清幽,觀天穹,獨居方傑之地,寂寞時一支竹笛邀月同歌,請竹共賞,且隨風吟竹唱,聆聽花開葉落,靜看月圓陰缺,感悟繁華歲月之澹泊心境。


  國人對“中”的崇尚,體現在北京皇城的中軸線上,亦在每一個深家大宅裡,或者是一個儒學大家的行為舉止,都無不體現著中堂文化的精髓脈絡。中堂文化,便是以崇高的“中”之思想為主,演繹著中國民居文化“正·大·中·和”的精華與深遠。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