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傳統室內空間中堂文化 端正四方,正氣凜然

傳統室內空間中堂文化 端正四方,正氣凜然

日期:2016/12/14 22:02:30      編輯:古代建築史
中,中庸,中和也。它是儒家的“中”,是孔子的“中”,是與宇宙萬物和諧的“中”。孔子講“過猶不及”,又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是一種至高至上的道德與智慧;中庸,不左不右,不偏不倚,端正四方,正氣凜然。中堂文化,是中庸之道的經典演繹,也是中式裝修領域中極為重要的文化核心。


  中堂,緣起千年儒家文化。儒學崇尚“人倫為主”的思想,注重以家庭及人倫為核心的秩序,所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認為“人”可通向寰宇、與天地萬物為一。中國人相信價值源於一己之心,而外通他人及天地萬物,所以強調“自省”、“修身”,而求取自我在人倫秩序與宇宙中的和諧。   

 
  中堂之說起於唐。因唐、宋兩代置政事堂於中書省內,為宰相處理政務之處,中堂因宰相在中書省內辦公而得名,後隨稱宰相為中堂。中堂,居宰相名臣之位,處宅府顯耀之地。中堂由國務政事而來,中堂家具在傳統家居中的地位之尊,由此可窺一斑。


  中堂的家具布局講究至極。正房當中為廳,兩側為主房,廳中布置中庸對稱,堂壁前布置一張供案、一張八仙桌,兩張太師椅,廳之左右兩側各置一對太師椅。八仙桌旁的太師椅為主賓之席,廳兩側的太師椅為家眷陪坐席,從室內空間上確定了賓主的等級次序,這同時又是禮制禮俗的延伸。


  中堂,以中國淵源人文韻味為魂魄,萃取中國傳統儒學“天人合一”精神及道家、法家思想精髓、得舊儒學的超脫之道,是藏風聚氣之所在。君臣關系,在中堂文化裡;家族傳統,在中堂文化裡。從中堂窺見的,是延續幾千年的和諧文明,是凝聚精粹的道德體現。


  中堂,一處最被尊重的建築空間,一種被膜拜的精神信仰,成為歷代傳統中的精神文化精粹,演繹著中國人“孝悌忠義”的道德之美。我們在中堂文化裡,看到了大韬大晦的儒隱之風,看到了仁義忠孝的性德之臻,亦看到了中國文化的深邃綿遠。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