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展出震驚世界的帶羽毛恐龍化石
日期:2016/12/14 9:46:08   編輯:古代建築史
展覽現場
圖為藝術家筆下的一群華麗羽王龍和兩只意外北票龍(左下部)。BrainChoo繪圖
作為中國第一家由省級國土部門與地方高校聯合建成的遼寧古生物博物館,在開館一周年的紀念日。27日上午專門舉辦《遼寧恐龍特展》活動啟動儀式,將首次重點展示震驚世界的遼寧帶羽毛恐龍化石及其古生態背景等。該活動為期約四個月。旨在進一步開展關於“恐龍”等化石知識的科學普及,並結合有關“恐龍” 等化石的文化宣傳,進一步促進遼寧化石保護工作。
今年是中國傳統的“龍年”。“龍年”談中國文化中的“龍”、也談地質歷史時期真正存在的恐龍、以及二者的關系,自然是一個“熱門話題”。而遼寧又是個“恐龍大省”、遼寧古生物博物館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館,有豐富的恐龍館藏,又正值開館一周年,因此,在這裡舉辦《遼寧恐龍特展》的確具有不尋常的特殊意義。
據介紹說,本次《遼寧恐龍特展》將首次重點展示震驚世界的遼寧帶羽毛恐龍化石及其古生態背景,包括近鳥龍、尾羽龍、小盜龍、鹦鹉嘴龍等化石珍品。中國文化中的“龍”與“恐龍”的聯系、鳥類的恐龍起源以及“龍鳳呈祥”等故事等也將生動展現。本次活動是由該館今年發起的《中國恐龍之聲》大型系列活動的第二項重要活動。
遼寧省國土廳副廳長楊德軍在儀式上說,遼寧是中國乃至世界的化石寶庫。自上世紀90年代在遼西發現帶羽毛恐龍化石“中華龍鳥”、和本世紀初本館發現世界最早的帶羽毛恐龍“赫氏近鳥龍”以來,遼寧的化石發現為解決鳥類起源、被子植物起源與早期演化等世界性的科學難題做出了貢獻。
沈陽師范大學副校長李鐵君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古生物學科是地質學與生命科學交叉的學科,古生物化石研究在生命演化研究和找尋石油、煤等化石能源礦產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古生物學科近年來在該校的迅速發展,也帶動了該校學科建設,特別是促進了該校在自然科學領域研究水平的“跨越式”提高,加速了該校在人才培養和人才引進的步伐。遼寧古生物博物館的成立為該校發展古生物學科提供了一個新的平台,一年來,在省政府、國土資源部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呵護下,在科學普及、科學研究以及促進該校學科建設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據悉,遼寧古生物博物館是遼寧省國土資源廳與沈陽師范大學共建的、中國迄今規模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館,自2011年5月21日向社會開放以來,已接待了20余萬觀眾。建館一年來,該館已被授予《中國古生物學會全國科普基地》、《遼寧省科普教育基地》和《沈陽市科普教育基地》,為遼寧省科學普及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