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浙江杭州靈隱寺

浙江杭州靈隱寺

日期:2016/12/14 18:49:59      編輯:古代建築史

浙江杭州靈隱寺

    它創建於東晉鹹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歷史,為杭州最早的名剎。靈隱寺當時印度僧人慧理來到杭州,看到這裡山峰奇秀,認為是“仙靈所隱”,所以就在這裡建寺,取名“靈隱”。

    五代時吳越國王錢叔崇信佛教,廣建寺宇,當時靈隱寺規模宏大,有九樓、十八閣、七十二殿堂,僧徒達三千余眾。北宋時,有人品第江南諸寺,氣象恢宏的靈隱寺被列為禅院五山之首。靈隱寺確實深得"隱"字的意趣,整座雄偉寺宇就深隱在西湖群峰密林清泉的一片濃綠之中。寺前有冷泉、飛來峰諸勝。

    清康熙南巡時,登寺後的北高峰頂攬勝後,即興為靈隱寺題匾,靈字繁體為上面一雨字,中間橫排三個口字,最下面一個巫字,他歡喜之余,把上面的雨字寫得太大,差點就下不了台。他突然想起在北高峰上時看到山下雲林漠漠,整座寺宇籠罩在一片淡淡的晨霧之中,有雲有林,顯得十分幽靜,於是靈機一動,順勢在雨字下加一雲字,賜靈隱寺名為“雲林禅寺”。現在天王殿前的那塊“雲林禅寺”四字巨匾,就是當年康熙皇帝的“御筆”。

    雲林禅寺靈隱寺自創建以來,曾毀建10余次,1956年和1975年兩次整修,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周總理智保靈隱寺】1966年8月份,,“文化大革命”運動已殃及全國。當時紅衛兵造反,到處掃四舊,杭州的寺廟被破壞,宗教職業者被揪斗,其中一些人遭到迫害。1966年8月26日,杭州市有一部分紅衛兵,把“掃四舊”的目標,對准靈隱寺,揚言要拆廟宇,毀佛像,將靈隱寺踏平。但也有一部分群眾和青年學生則起來反對,他們要求保護國家名勝古跡,保護靈隱寺的安全。為此雙方展開了激烈的辯論。當日在靈隱寺廟前廟後,集中了幾千人。 

推薦閱讀:

寧波:吳乾養墓道石刻

乳釘三耳簋(商)

虢國大夫的"鳳鳥紋鼎"(圖)

中國最為勾魂美景

浙江杭州靈隱寺

    由於當時政府已受到種種干擾,無人敢負責此事,因此,由廣大工人、農民和學生自發組成了聲勢浩大的保寺隊伍,守護在靈隱寺四周,不讓破壞寺廟的人得逞。群眾守護到八月底,而“掃四舊”的呼聲越來越高,當時的“文革”領導小組卻心懷叵測地指示:“靈隱寺是否要保護,請革命群眾自行決定”。情勢非常危急,靈隱寺危在旦夕。在這舉城關注的時刻,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在百忙操勞之中,得知靈隱寺有被破壞的危險的消息,心急如焚。面對這場浩劫,靈隱寺周總理選擇了當時唯一能選擇的辦法——封閉靈隱寺,並馬上發出“靈隱寺暫加封閉”的指示:這才使靈隱寺轉危為安。靈隱寺恐怕是杭州市當時唯一沒有被破壞的宗教場所。

    現在凡知道這一事件經過的人,沒有一個不對周總理表示感激和愛戴,也沒有—‘個不佩服周總理的果斷和機智的。在靈隱寺處於岌岌可危之時,寺內僧眾在保護靈隱寺過程中,也發揮了作用。當時寺內還有幾個和尚,他們一方面將國務院的通告向外公布,另一方面購買了許多毛主席畫像,將毛主席像從佛像頭部一直貼到腳下,有人要毀佛像,勢必破壞毛主席畫像,這是任何紅衛兵都不敢貿然行事的。為了防止有人沖大殿,破壞佛像,在當時情況下,僧眾們只能采取這種沒有辦法的辦法。在“文革”動亂中、當靈隱寺岌岌可危之時,是周總理以他果斷和機智,保護了靈隱寺。

    今日靈隱寺是在清末重建基礎上陸續修復再建的,全寺建築中軸線上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天王殿正中面朝山門的佛龛供奉彌勒佛像,袒胸露腹,趺坐蒲團,笑容可掬;背對山門的佛龛供奉的是佛教護法神韋馱雕像,像高二米半,頭戴金盔,身裹甲胄,神采奕奕。這尊雕像以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的珍貴遺物。天王殿兩側是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個個身披重甲。其中兩個形態威武,兩個神色和善,俗稱四大金剛。

推薦閱讀:

寧波:吳乾養墓道石刻

乳釘三耳簋(商)

虢國大夫的"鳳鳥紋鼎"(圖)

中國最為勾魂美景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