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江蘇木渎古鎮 傳說因西施而得名

江蘇木渎古鎮 傳說因西施而得名

日期:2016/12/14 9:56:52      編輯:古代建築史

    木渎是與蘇州城同齡的水鄉古鎮。相傳春秋末年,吳越紛爭,越國戰敗,越王勾踐施用“美人計”,獻美女西施於吳王。吳王夫差專寵西施,特地為她在秀逸的靈巖山頂建造館娃宮,又在紫石山增築姑蘇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來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木塞於渎”,木渎之名便由此而來。
  木渎古鎮  嚴家花園 虹飲山房
   木渎古鎮水景。木渎位於蘇州城西,太湖之濱,是江南著名古鎮。境內風光秀麗,物產豐饒,又恰在天平、靈巖、獅山、七子等吳中名山環抱之中,故有“聚寶盆”之稱。
  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孕育了木渎燦爛的文化,自古以來,木渎人文荟萃,人才輩出,自北宋至清末,共出進士25 人,舉人30 余人,其中狀元2名,榜眼1名。著名人物有: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清代著名詩人、詩選家沈德潛,清末啟蒙思想家、政論家馮桂芬,以及近現代的刺繡皇後沈壽、台灣政要嚴家淦等等。

 

嚴家花園

 嚴家花園


    嚴家花園,在木渎鎮山塘街王家橋畔,門對香溪,背倚靈巖,為江南名園之一。

 

虹飲山房

虹飲山房


  虹飲山房位於嚴家花園東200米處,是清代乾隆年間蘇州近郊著名園林,因為門對香溪,背靠靈巖,“溪山風月之美,池亭花木之勝”遠過於其它園林,所以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游木渎的時候,必到虹飲山房,在這裡游園、看戲、品茗、吟詩,直到夜色降臨,才依依不捨,順著門前的山塘御道,返回靈巖山行宮。因此,虹飲山房在當地又被稱為乾隆皇帝的“民間行宮”。虹飲山房現存許多與乾隆相關的遺跡遺物。山房門前是御碼頭和御碑亭。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春天,乾隆首次南巡,御舟經過運河,轉胥江,折入香溪,在此捨舟登岸。乾隆喜好游山玩水,舞文弄墨,所到之處,必賦詩題字。當他見到這條山塘古道幽奇古絕,不由詩興大發,當即口占七律一首。後來,這首七律被當地官員镌刻於碑,置於亭內,與對面的明代怡泉亭兩相映照,成為古鎮一大景觀。

 

木渎古鎮 靈巖山、古松園 明月寺
靈巖山館裡


  木渎古鎮 靈巖山、古松園 明月寺
   靈巖山位於木渎鎮西市梢,沿山塘街古御道可直達山巅。山距太湖約1.5公裡 ,山高182米,廣124公頃。山多奇石,尤以靈芝石為最,由此得名。又因遠望靈巖如巨象伏地,故別稱象山。因為西麓產硯石,故又稱硯山。

 

古松園
古松園


    古松園為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漁所建。蔡少漁祖籍洞庭西山,原在上海做洋貨生意,發達回鄉造屋置地,良田萬頃。蔡少漁與嚴國馨(嚴家淦祖父)、鄭齡九、徐鳳樓三家合稱木渎“四大富翁”,富甲一方。

 

明月寺
明月寺


  明月寺建於後唐清泰二年(公元935年),僧明智所創,明洪武初歸並普賢寺。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僧道根重修。“文革”中遭毀,1993年修復開放。明月寺附近原有一大片梨樹林,每逢初春,“千樹萬樹梨花開”,成為古鎮一景。清李果有“梨花明月寺,芳草牧牛庵”之句,傳誦一時。南京12月27日電 記者劉麗麗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