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宜興最西北的古老小鎮

宜興最西北的古老小鎮

日期:2016/12/14 18:41:21      編輯:古代建築史

楊巷

    這裡是一個叫楊巷的古鎮,江蘇宜興最西北的古老小鎮,古稱菡亭鄉,自古就是活水碼頭,周代形成街市,到唐宋更盛,形成了現在的楊巷老街。

    老街似乎還停留在過往的歲月——背靠菡山,面臨北溪河,順沿河岸蜿蜒排開,青石板鑲嵌而成的道路,在流年的浸潤中變得油亮光潔,一座座古宅錯落有致,一塊塊老字號牌匾無聲訴說著昔日的繁華,沉醉在茶館裡的老漢,木匠鋪待價而沽的木桶,祖傳幾代的萬塔針灸,綿延數十年的蔥油餅、彌漫整個江南的羊肉……一切的一切,不緊不慢,寧靜安詳。

    老街就像一個跌入過往的黑白的夢,還在江南歷史的煙雨中徘徊,完全沒有融進現代。

    然而終究抵不過時代洪流的裹挾,近年來老街上的商鋪正逐漸消失,老街正慢慢的被人們所遺忘,盡管ZF花了很大氣力保護老街,譬如盡力保護老字號,譬如把很大部分老店的招牌換成了明晃晃的深紅底金色字。竊以為店牌還可以做得更“低調”沉靜些,好與老街的氣質相符,但老街還是日益冷清下去了,今天的主人公,就生活在這裡……

    周記鞋店,在南街也是有名氣的小鋪子了。這樣的長木板門,而今只在一些收門票的古鎮可以看見,其他地方是少之又少的。

楊巷


    是可以真正勾起童年回憶的物事:

    小時候,外婆是做小生意的,開著個小鋪子,印象深刻的就是這木門,每天的清晨,淡淡的晨霧中外婆一塊塊地拿下木板,開始一天的生意,板則按順序被放在一側;傍晚時分,外婆會先把我抱到門外,然後將木板按次序一塊塊安好,原來空空的店門就被木板填滿了。門板不用的時候被安放在一邊,等待下一次出場。每一塊門板上還用墨汁標著序號,因為放木板的榫頭和槽的大小、長度是固定的,板與板之間接觸的面是互相契合的,若是調亂順序會導致板接觸面不能完全縫合,最後一塊板大概就會因為空間不夠而裝不上了。

    天冷,老周只卸下兩條門板,把門窄窄滴開著。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