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樾石牌坊群
日期:2016/12/14 18:40:04   編輯:古代建築史 棠樾石牌坊群坐落在歙縣縣城西6公裡的棠樾村,現存7座牌坊縱橫排列,矗立在進村的大道上。這7座牌坊是:慈孝裡坊、鮑燦坊、命渙絲綸坊、節勁三冬坊、天鑒精誠坊和樂善好施坊。在牌坊群的縱軸線上還建有一座路亭——骢步亭。
自南宋以來,棠樾村一直是鮑氏聚族而居的地方。數百年來,歷經程朱理學的熏陶和徽商經濟的刺激,村中科舉入仕、經商致富的達觀巨賈代不乏人,人文空前鼎盛,經濟實力雄厚。為宣揚封建禮教和光宗耀祖、造福鄉梓,族人熱心於鄉裡建設,營建了許多宗法建築、公益建築和紀念性建築。棠樾牌坊群也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產生的。
慈孝裡坊,卷草紋頭脊式,4柱3間,通面闊8.57米,進深2.53米,高9.6米,上面镌刻的是“御制”、“慈寺裡”,明永樂年間修建。此坊明間額仿較低,平板枋以上為仿木結構的一排斗拱支撐挑檐,明間兩柱不通頭,墊拱板樸質無華。慈寺裡坊是為旌表宋末鮑宗巖、鮑壽孫父子的父慈子孝而建。據《宋史》載,宋末,群盜四起,巖、壽孫父子避亂山中,不幸為賊所俘。賊將宗巖縛在樹上,准備殺掉,壽孫跪在地上苦苦哀求,願意代父死。宗巖則說:“我老了,僅有一個孩子奉先祀,怎麼能讓他死呢?我願意死。”賊被感動,放了宗巖、壽孫父子。
鮑燦坊,為卷草紋頭脊式,4柱3間,坊闊9.54米,進深3.54米,高8.86米,建於明嘉靖年間,清乾隆十一年重修。此坊近樓的欄心板镌有精致的圖案,梢間橫坊各刻三攢斗拱,月梁上有高浮雕獅子滾球飄帶紋飾。4柱的碩墩,安放在較高的台基上,整個牌坊典雅、質樸而厚重。此坊是為旌表兵部右侍郎鮑燦的孝行而建的。《敏縣志》載:鮑燦,讀書通大義。母親余氏年90,兩腳潰爛,多方求醫無效。鮑燦為了治好母親的病,晝夜用嘴吮吸余氏腳上的潰肢,終於將其病治好。
命渙絲綸坊,沖天柱式,建於明天啟二年,乾隆六十年重修。4柱3間,坊的背面鎊有“官聯台斗”4個大字。此坊為旌表明嘉靖兵部侍郎工部尚書鮑象賢效忠明王朝而立。鮑象賢,進士出身,先後鎮守雲南、廣東、廣西和山東,為明王朝對內鎮壓叛亂,對外平定倭寇,安定邊疆立下了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