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烏龍庵的來歷

烏龍庵的來歷

日期:2016/12/14 18:50:50      編輯:古代建築史

    烏龍庵位於常州市中心,東起木橋頭,西至西公廨,北止雙賢裡,毗鄰化龍巷,全長233米,因巷內有一庵堂——烏龍庵,故名。該巷曾出過歷史學家孟森、孟憲承,地質學家孟憲民,名醫朱普生、包健翔等名人。而烏龍庵的由來,民間還有這麼一個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地,東頭有一條河(即今木頭橋處),河邊住了一位老婆婆,無兒無女孤獨一人,辛辛苦苦開墾了幾分田,老人彎腰曲背,在田頭耕作,日子過得可苦了。

    有一年夏天,烏雲密布,雷聲隆隆,馬上要下雨了,老人割的麥子還在田裡,正在焦急的時候,突然來了一位黑臉後生,他和氣地對老人說:“老人家,我來幫您吧!”說完,他拿起扁擔就挑麥。真是好氣力,沒幾下,就把田裡的麥子收光了,老婆婆十分感激,正想招呼他回屋裡躲躲雨,可轉眼人就不見了。

    從此以後,只要老人有啥困難,黑後生都會來幫忙。要莳秧了,老人借不到槽軸農具,黑後生就用扁擔挑了4只糞桶舀水灌滿田頭,把秧莳下去了。黃梅季節來了,大風大雨把老人的草屋的屋頂吹掉了,老人正在歎氣,黑大漢又來了,找來稻草爬上屋頂就加固。嘿,只小半天,就把房子修好了,而且比原來的屋頂更結實。老人剛想問他姓名,可眨眼功夫,人又不見了。

    日子過得真快,轉眼就好幾年過去了,這一年的夏天,不知是何原因,烈日炎炎,天干地裂,已經好幾個月不下雨了,地上的莊稼都枯死了,河也已經見底了。老人急的不得了,這時黑後生又出現了,他對老人說:“老人家,今天晚上,我要去借雨,請您幫我,在三更時刻焚香禱告,默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一百遍,切記,切記!”

    到了半夜時刻,老婆婆照著黑後生的關照去辦,虔誠地讀了一百遍“南無觀世音菩薩”。果然,一場大雨傾盆而下。老婆婆真開心啊,准備美美地睡個好覺。

    剛睡下,就看見黑後生在雲裡對她說:“老人家,多謝您了。我原是一條烏龍,掌管龍城的雨水,由於見黎民生靈塗炭,於心不忍,於是便偷來雲符,私自降雨,現在被玉皇查處,原本我要被砍頭,觀音大士見您誠心禱告,在觀音大士的求情下,玉皇網開一面,貶我去昆侖山看仙園了,今後我再也不能幫您了,請您多保重!”

    老人一下子驚醒了,這原來是一場夢。黑後生原來是一條烏龍,烏龍給她托夢來了。

    老人為了紀念觀音大士和烏龍,在她的草屋裡塑了兩尊觀音和烏龍的金身,早晚焚香拜祭。後來,這座草屋便改建成了一座庵堂,叫做烏龍庵。再後來,此處人越聚越多,慢慢地熱鬧起來,形成了一條巷子,巷子也因此命名為烏龍庵。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