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 國家級非遺霍童線獅走街串巷
日期:2016/12/14 9:57:46   編輯:古代建築史
寧德3月17日電 (呂巧琴 葉茂)“好,好,好……”持續不斷的叫好聲和驚歎聲,與震天的鑼鼓聲與鞭炮聲相交織,福建寧德市蕉城區霍童古鎮16日晚沸騰了。連日的降雨過後,天氣轉晴,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霍童鎮迎來了“遲到”的線獅表演。
16日晚上,記者走進霍童古鎮,表演還未開始,長達數百米的長街上擠滿了當地和周邊縣市的民眾,翹首以待。
19點30分,在一聲“砰”的鑼鼓聲後,幾頭重達30多公斤重的“獅子”在人力拉著的游街舞台上開始了“爭斗”。“獅子飛穿”、“獅子搶球”、“獅子吐聯”、“小獅退球”……斗到酣處,一團急火在台前騰空而起,雙獅扭身避讓,在人群頭頂與舞台之間飛竄,引來陣陣驚歎。
台前是線獅的活靈活現,幕後卻是11名漢子揮汗拉動。牽動線獅全身關節的繩索,穿過舞台的網格,纏繞於後方距離5-10米的表演者雙手之上,通過拉、拽、回等不同方式拉動,讓前台獅子舞出了各種生動的動作和神態。
“整個線獅表演持續3-4個小時,在鎮內的街道游走一大圈,對體力消耗非常大。”已從事線獅表演18年的陳偉告訴中新社記者,他從15歲起開始學習線獅,18歲才正式表演,已赴台灣、澳門、沈陽、廣東佛山和福建福州等多地表演。
南拳是線獅表演者必學的基本功。“這樣才能增加身體的柔韌性和強度,避免在表演時受傷。”陳勇說,拉動繩索牽動線獅的動作看似平常,但其實融合了很多武術的招式。
在線獅走街串巷的同時,沿街商鋪燃放鞭炮,祈求生意興隆、平平安安。
“線獅的動作和表情太逼真了,就和真的獅子一樣,民間藝術令人感歎。”來自周邊六都鎮19歲的張友傑感慨道,他每年都會來看,還用手機拍了視頻,准備回家和家人分享。
霍童線獅又稱“抽獅”,現留存於霍童鎮,當地人稱之為“打獅”,是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喬裝動物的雜技節目,被譽為“中華一絕”。每年農歷“二月二”,霍童都會舉辦燈會,而線獅表演是燈會上最具特色的節目之一。2006年,霍童線獅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霍童鎮境內還有瓦窯崗、獅子巖等古人類活動遺址,有中國古代水利奇觀“霍童涵洞”,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群一條街、鐵枝等多種文化旅游資源。
去年5月,霍童鎮將一座舊房改造成線獅表演館,力求讓線獅表演常態化。目前,霍童鎮已完成線獅表演館改建、古鎮規劃、游客中心建設等一批項目,後期建設還將持續推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