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是最能代表中國建築特征的一種建築形式。亭子的歷史十分悠久,可以上溯到商周之前。亭最初是供人途中休息的地方,後來隨著不斷地發展、演變,其功能與造型逐漸豐富多彩起來,應用也更為廣泛。漢代以前的亭子,大多是驿亭、報警亭,亭子的形體較為高大。魏晉以後,出現了供人游賞的小亭。亭子不但成了賞景建築,也是一種點景建築了。南朝時,園中建亭已極為普遍,亭子的觀賞性逐漸代替了它的實用功能。唐宋以後,亭子的造型更為豐富多樣,建築更為精細考究,尤其是皇家宮苑中的亭子,常用琉璃瓦覆頂,金碧輝煌。亭子的最大特點就是:體量小巧、式樣豐富。亭子地平面大致有方形、圓形、六角形、八角形、及一些較為特殊的三角性、五角形、九角形、扇形、梅花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