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築
日期:2016/12/14 22:54:22   編輯:古建築結構
中國古建築營造網)feVlt qz w
y1D stC7`0明、清古建築的主要建築形式
1T4x9LZj0#xh8M$DA4aU+V3M0我們常見到的有:硬山、懸山、歇山、庑殿、攢尖五種形式。在這最基本的建築形式中,庑殿又有單檐庑殿、重檐庑殿;歇山有單檐歇山、重檐歇山、三滴水樓閣歇山、大屋檐歇山、卷棚歇山等;硬山、懸山,常見者既有一層,也有兩層樓房;攢尖建築則有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圓形、單檐、重檐、多層檐等多種形式。
0wn&S z#r0$Rc5^6qn.@Y6SkK7X6`0一、清代建築的通則 :通則(又稱通例),是確定建築各部們尺度、比例所遵循的共同法則。這些法則規定了古建築各部位之間的大的比例關系和尺度關系。它是使各種不同形式的建築持統一風格的很關鍵很重要的原則。 清式建築的通則主要涉及以下各方面:面寬與進深,柱高與往徑,面寬與柱高,收分與側腳,上出與下出,步架與舉架,台明高度,歇山收山,庑殿推山,建築物各部構件的權衡比例關系。
]C.W4{O+E0 中國古建築營造網*O"Z*z-L0Y%G1、 面寬與進深 :中國古建築的平面以長方形為最普遍,一座長方形建築,在平面上都有兩種尺度,即它的寬與深。其中長邊為寬,短邊為深。如一棟三間北房,它的東西方向為寬,南北方向為深。單體建築又是由最基本的單元間組成的。每四棵柱子圍成一間,一間的寬為面寬,又稱面闊,深為進深。若干個單間面寬之和組成一棟建築的總面寬,稱為通面寬;若干個單間的進深則組成一座單體建築的通進深。 古建築面寬(指明間面寬)的確定要考過慮到許多方面的國素,即要考慮實際需要(即所謂適用的原則),又要考慮實際可能(如木材長短、徑寸等因素),並要受到封建等級制度的限制。在古代,明間面寬的確定還要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縛,在考慮面寬時,必須使用門口尺寸符合門尺上官祿財義等吉字的尺寸。次間面寬酌減,一般為明間的8/10,或按實際需要確定。中國古建築營造網?3O-N7LqQ7|
中國古建築營造網7Eji'Y7X _pJ _2、 柱高與柱徑 :古建築柱子的高度與直徑是有一定比例關系的,柱高與面寬也有一定比例。小式建築,如長檩或六檩小式,明間面寬與柱高的比例為10:8,即通常所謂面寬一丈,柱高八尺。柱高與柱徑的比例為11:1。如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規定:凡檐柱以面闊十分之八定高,以十分之七(應為百分之七)定徑寸。如面闊一丈一尺,得柱高八尺八寸,徑七寸七分。五檩、四檩小式建築,面闊與柱高之比為10:7。根椐這些規定,就可以進行推算,已知面寬可以求出柱高,知柱高可以求出柱徑。相反,已知柱高、柱徑也可以推算出面闊。中國古建築營造網9E\7p~+Z
中國古建築營造網$C8k7X)C [(w&y3、 收分、側腳 :中國古建築圓柱子上下兩端直徑是不相等的,除去瓜柱一類短柱外,任何柱子都不是上下等徑的圓柱體,而是根部(柱腳、柱根)略粗,頂部(柱頭)略細。這種根部粗、頂部細的作法,稱為收溜,又稱收分。要柱做出收分,既穩定又輕七,給人以舒適的感覺。各式建築收分的大小一般為柱高的1/100,如柱高3米,收分為3厘米,假定柱根為27厘米,那麼,柱頭收分後直徑為24厘米。大式建築柱子的收分,《營造算例》規定為7/1000。中國古建築營造網6wY9ls4`_
中國古建築營造網 j-G~5T9fFQDKY9]h4、 上出、下出(出水、回水) :中國古建築出檐出檐深遠,其出檐大小也有尺寸規定。清式則例規定:小式房座,以檐檩中至飛檐椽外皮(如無飛檐至老檐椽頭外皮)的水平距離為出檐尺寸,稱為上檐出,簡稱上出,由於屋檐向下流水,故上檐出又形象地被稱為出水。無斗拱或小式建築上檐出尺寸定為檐柱高的3/10,如檐柱高3米,則上檐出尺寸分為三等份,其中檐椽出頭占2份,飛椽出頭占一份。 中國古建築都是建在台基之上的,台基露出地面部分稱為台明,小式房座台明高為柱高的1/5或柱徑的2倍。台明由檐柱中向外延出的部分為台明出沿,對應屋頂的上出檐,又稱為下出,下出尺寸,小式做法定為上出檐的4/5或檐柱徑的2倍,大式做法的台明高台明上皮至挑尖梁下皮高的1/4。大式台明出沿為上出檐的3/4。 古建築的上出大於下出,二者之間有一段尺度差,這段差叫回水,回水的作用在於保證屋檐流下的水不會澆在台明上,從而起到保護柱根、牆身免受雨水侵蝕的作用。
'n:[JVkS`R2d0 中國古建築營造網/A)Q~h6bd~u5、 步架、舉架 :步架:清式古建築木構架中,相鄰兩檩中-中的水平距離稱為步架。步架依位置不同可分為廊步(或檐步)、金步、脊步等。如果是雙脊檩卷棚建築,最上面居中一步則稱為頂步。在同一幢建築中,除廊步(或檐步)和頂步在尺度上有所變化外,其余各步架尺寸基本是相同的。小式廊步架一般為4D-5D,金脊各步一般為4D,頂步架尺寸一般都小於金步架尺寸,以四檩卷棚為例,確定頂步架尺寸的方法一般是:將四架梁兩端檩中尺寸均分五等份,頂步架占一份,檐步架各占二份,頂步架尺寸最小不應小於2D,最大不應大於3D,在這個范圍內可以調整。 舉架:所謂舉架,指木構架相鄰兩檩中-中的垂直距離(舉高)除以對應步架長度所得的系數,清代建築常用舉架有五舉、六五舉、七五舉、九舉等等。表示舉高與步架之比為0.5,0.65,0.75,0.9等等。清式做法的檐步(或廊步),一般定為五舉,稱為五舉拿頭。小式房屋或園林亭榭,檐步也有采用四五舉或五五舉的,要視具體情況靈活處理。小式房脊步一般不超過八五舉。大式建築脊步一般不超過十舉,古建築屋面舉架的變化決定著屋面曲線的優劣,所以在運用舉架時應十分講究,要注意屋面曲線的效果,使其自然和緩。千百年來,古建築匠師們在舉架運用上已積累了一套成功經驗,形成了較為固定的程式。如小式五檩房,一般為檐步五舉、脊步七舉。七檩房,各步分別為五舉、六五舉、八五舉等等。大式建築各步可依次為五舉、六五舉、七五舉、九舉等。中國古建築營造網U;QI.Kb HT
中國古建築營造網9\&[l.N$U+w0[M}$n
二、常見古建築的構造方式
1、硬山建築 :屋面僅有前後兩坡,左右兩側山牆與屋面相交,並將檩木梁全部封砌在山牆內的建築叫硬山建築。硬山建築是古建築中最普通的形式,無論住宅、園林、寺廟中都有大量的這類建築。 硬山建築以小式為最普遍,清《工程做法則例》列舉了七檩小式、六檩小式、五檩小式幾種小式硬山建築的例子,這幾種也是硬山建築常見的形式。七檩前後廊式建築是小式民居中體量最大,地位最顯赫的建築,常用它來作主房,有時也用做過廳。六檩前出廊式用作帶廊子的廂房、配房,也可以用做前廊後無廊式的正房或後罩房。五檩無廊式建築多用於無廊廂房、後罩房、倒座房等。 硬山建築,也有不少大式的實例,如宮殿、寺廟中的附屬用房或配房多取硬山形式。大式硬山建築有帶斗拱和無斗栱兩種做法,帶斗栱硬山實例較少,一般只施一斗升或一斗二升交麻葉不出踩斗栱。無斗栱大式硬山實例較多,它與小式硬山的區別主要在建築尺度(如面寬、柱高、進深均大於一般的小式建築)、屋面做法(如屋面多施青筒瓦,置脊飾吻獸或使用琉璃瓦)、建築裝飾(如梁枋多施油彩畫,不似小式建築裝飾簡單素雅)等諸方面。中國古建築營造網"^e2I*[-T9I H d
中國古建築營造網wL;aMl7_;w%Kd2、懸山式建築 :屋面有前後兩坡,而且兩山屋面懸於山牆或山面屋架之外的建築,稱為懸山(亦稱挑山)式建築。懸山建築稍間的檩木不是包砌在山牆之內,而是挑出山牆之外,挑出的部分稱為出梢,這是它區別於硬山的主要之點。 以建築外形及屋面做法分,懸山建築可分為大屋脊懸山和卷棚懸山兩種。大屋脊懸山前後屋面相交處有一條正脊,將屋面截然分為兩坡。常見者有五檩懸山、七檩懸山以及五檩中柱式、七檩中柱式懸山(後兩種多用作門庑)。卷棚懸山脊部置雙檩,屋面無正脊,前後兩坡屋面在脊部形成過隴脊。常見者有四檩卷棚、六檩卷棚、八檩卷棚等。還有一種將兩種懸山結合起來,勾連搭接,稱為一殿一卷,這種形式常用於垂花門。
*wC"qY'X*Ev-a Ro0^+fu3R)s4t03、庑殿建築 :庑殿建築屋面有四大坡,前後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條正脊,兩山屋面與前後屋面相交形成四條垂脊,故庑殿又稱四阿殿、五脊殿。 庑殿建築是中國古建築中的最高型制。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這種建築形式常用於宮殿、壇廟一類皇家建築,是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最常采取的形式。如故宮午門、太和殿、乾清宮,太廟大戟門、享殿及其後殿,景山壽皇殿、壽皇門,明長陵稜恩殿等,都是庑殿式建築。在封建社會,庑殿建築實際上已經成為皇家建築之外,其它官府、衙屬、商埠、民宅等等,是絕不允許采用庑殿這種建築形式的。庑殿建築的這種特殊政治地位決定了它用材碩大、體量雄偉、裝飾華貴富麗,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中國古建築營造網$itQtP'F
中國古建築營造網O Uh-n4T2l[hiX+@4、歇山建築 :在形式多樣的古建築中,歇山建築是其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建築形式。 歇山建築屋面峻拔陡峭,四角輕盈翹起,玲珑精巧,氣勢非凡,它既有庑殿建築雄渾的氣勢,又有攢尖建築俏麗的風格。無論帝王宮阙、王公府邸、城垣敵樓、壇壝寺廟、古典園林及商埠鋪面等各類建築,都大量采用歇山這種建築形式,就連古今最有名的復合式建築,諸如黃鶴樓、滕王閣、故宮角樓等,也都是以歇山為主要形式組合而成的,足見歇山建築在中國古建築中的重要地位。 在外部形象看,歇山建築是庑殿(或四角攢尖)建築與懸山建築的有機結合,仿佛一座懸山屋頂歇棲在一座庑殿頂上。因之,它兼有懸山和庑殿建築的某些特征。如果以建築物的下金檩為界將屋面分為上下兩段,那麼上段具有懸山式建築形象和特征,如屋面分為前後兩坡,梢間檩子向山面挑出,檩木外端安裝博縫板等;下段則有庑殿建築的形象和特征。無論單檐歇山、重檐歇山、三滴水(即三重檐)歇山、大屋脊歇山、卷棚歇山,都具有這些基本特征。 盡管歇山式建築都具有一定的形象特征,但對構成這種外形的內部構架卻有許多特殊的處理方法,因而形成了多種構造形式。這些不同的構造與建築物自身的柱網分布有直接關系,也與建築的功能要求及檩架分配有一定關系。中國古建築營造網7|wh ~b
中國古建築營造網~Y/On$j _NI5、 攢尖建築 :建築物的屋面在頂部交匯為一點,形成尖頂,這種建築叫攢尖建築。攢尖建築在古建築中大量存在。古典園林中各種不同形式的亭子,如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圓亭等都屬攢尖建築。在宮殿、壇廟中也有大量的攢尖建築,如北京故宮的中和殿、交泰殿,北京國子監的辟雍,北海小西天的觀音殿,都是四角攢尖宮殿式建築。而天壇祈年殿、皇穹宇則是典型的圓形攢尖壇廟建築。在全國其它地方的壇廟園林中,也有大量攢尖建築。
0t7R(^W'tK2L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