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古建築群火災危險性與應對策略
日期:2016/12/15 2:00:33   編輯:古建築結構1 古建築群火災危險性分析
1.1 耐火能力差,結構的火災荷載較多我國的古建築群一般都是由磚木結構來建設完成的,木質材料是建設過程中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但是木質材料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會受到長期的日曬雨淋,再加之風力的作用,便使其木質結構非常干燥。還有相當一部分的木質結構已經腐朽,質地非常疏松,密度也很低,是非常良好的易燃物,較小的火力可能就會使其燃燒。並且一旦出現火苗,便會呈燎原之勢,迅速蔓延至整個建築,產生立體燃燒。再加上屋頂結構的密封性相對是比較好的,所以火災發生後產生的熱量一時無法散發,建築內部的溫度持續升高,便極易出現“轟燃”現象。
1.2 防火的間隔太小,也沒有設置消防用通道古建築群的建設一般都是由多個形狀、規模不同的單體建築組成的,各個建築之間由廊院連接,並以四合院的形式呈現,建築之間幾乎沒有防火間隔和安全空間,這是不符合防火間距的有關規定的。建築群體內部也沒有設立消防通道,如果真的出現火災,安全疏散工作有很大的難度,消防車也只能在距離建築物較遠的地方開展滅火工作,並且相連較近的木質結構會很快出現大面積的火情,火勢會迅速蔓延至古建築群的每個角落,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給社會效益也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火災案例:2014年1月11日凌晨1時27分,位於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州府香格裡拉縣的獨克宗古城四方街發生火災,截至2014年1月11日17時46分,古城內明火被撲滅。大火持續10個多小時,古城1/3都被燒毀,都是較繁榮地帶。據初步統計,火災共造成335戶、242棟房屋受災(含拆除),此次火災還造成古城內部分文物、唐卡及其他佛教文化藝術品燒毀,初步測算火災造成經濟損失逾1億元人民幣。此次大火持續時間長,造成損失嚴重。但是在2014年1月11日晚上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迪慶州政府解釋獨克宗古城火災規模大原因有三個:一是古城房屋多為土木結構,易燃燒;二是城內通道狹窄,大型消防車無法進入受災核心區;三是當地氣溫較低,致使消防設施供水水壓不足。
1.3 產生火災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無法從根源上進行防范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有了飛速的發展提高,人們的物質精神生活需求也不斷提高,旅游業的飛速發展也使古建築群成為了一項重要的旅游資源,且因其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涵備受人們親睐。古建築群所接納的游客越來越多,使火災發生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多,並且活動入口數量多也會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再加之一些游客本身道德素質不高,在吸煙後常常將煙頭隨意丟棄。古建築群內的工作人員有時也會用木板等各種較易燃燒的材料修建臨時休息點等,這還會造成古建築物內部的各種線路亂接,與電氣安全使用技術規范不相符,還沒有開展穿管保護工作。並且有些線路本身使用時間過長,外皮可能都已脫落,萬一出現短路,則可能造成極其嚴重的損失。
1.4 現今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水平急需提高分析我國古建築群消防安全工作的管理現狀可以發現,很多的古建築群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常常沒有將權責進行明確的劃分,沒有將責任落實到人,使得問題出現後大家往往都相互推卸責任。甚至還有一些古建築群的某些區域被當地的群眾長期占用,用來堆放生活雜物,古建築群沒有得到重視,火災隱患一直都存在,並且在這些“真空”地帶往往也沒有配備應有的消防設備,占用者的安全意識往往也比較差,自救自防的水平很低,這會對整個古建築群的消防安全管理造成很大制約,使得古建築群極易爆發火災。
1.5 發生火災後的撲滅工作存在很大的難度我國的大部分古建築群都沒有配備專業素質較高、工作經驗較豐富、專業能力較強的專門的消防隊,甚至都沒有安裝一些必需的消防設備,古建築群的很多區域可能還沒有消防用水源。並且古建築群的建築物一般形體都比較高大,有門檻、台階等結構,內部、外部的道路也比較狹窄,消防車根本不能通過,上述現象的存在都使得古建築群的火災撲滅工作有很大的難度且工作效率極差。
2 應對措施研究
2.1 管理方面
2.1.1 政府起主要作用,各部門協調配合。在進行古建築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時,一定要先進行充分的現場調查,並將調查結果詳細地匯報給上級領導,調查及匯報目標主要應包括下列兩個方面:現今存在的火災隱患,火災發生後的處理方式。將這些問題一一匯報給相關部門的領導,使政府領導給予消防安全工作足夠的關注,並將具體工作分配給公安、消防、文化、宗教、旅游等各個部門,由政府部門統一進行領導和管理,貫徹落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將消防安全的工作內容分解並安排給各個部門,各部門協調配合一起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將以上各個工作都做好,才能帶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發展進步。
2.1.2 加大成本投入,提高消防安全工作質量。分析我國現今的古建築群消防現狀,我國消防工作的配套設備還有很多缺陷,經常出現的是消防水源不充足、滅火設備等配備不完善,這些都需要靠加大投入來實現。另外,開展古建築群的旅游開發和規劃工作時,必須將消防水源、消防車通道、滅火設備安裝都包括在基礎設施中,將這些工作進行同時規劃和建設,大量購進設備並投入維修經費,消防車無法到達的地方還要建設容量較大的消防水池,還要有水帶、水槍等防火設備,以便於發現火情時能夠及時處理。
2.1.3 將管理制度貫徹落實到實處。負責管理古建築的相關部門要根據相關的消防規定,完善消防安全管理規定,並填寫好消防檔案,將消防安全的責任人和管理人員落實到具體的工作人員,將消防安全責任制落實到個人。還要不斷健全和完善防火巡視,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消防安全培訓,並組織防火演練,使消防人員能熟練掌握相關的消防知識和設備使用方法,在緊急情況下能迅速疏散人員、撲滅火勢,不斷提高消防安全管理的工作水平。
2.2 技術手段方面
2.2.1 改造電氣線路。古建築群中的電線線路可能因長期使用而發生老化和局部破損的情況,它覆蓋在古建築上,便極易發生火災。所以,要對古建築群內部的每個線路進行徹底的清理,並及時更換老化和局部有問題的線路,最好使用銅芯絕緣導線並進行穿管處理。另外,要在線路上裝置熔斷器,並設置獨立的控制開關,避免使用表面溫度較高的大功率燈泡,建築線路也不能與古建築的木質結構直接接觸,電加熱設備、燈具等盡量遠離木質結構。最後,每個電氣線路都要符合有關要求,安裝時要符合電氣安全技術規程中的相關規定。
2.2.2 可燃建築構件阻燃處理。有些古建築群的防火分區是不能改變的,面對其原始的木質結構,就需要使用先進的防火技術,從根源上避免火災的出現,將主動預防的作用充分體現出來,對於易燃的構件要進行阻燃操作,並將操作的重點放在柱、梁和樓板上,在這些結構的表層要塗抹適用於古建築群的防火塗料,這樣能產生一層高效的阻火膜,提高其抗火能力,還能降低其表面的易燃性,避免火勢大范圍擴張。例如:非膨脹型防火塗料主要用於木材、纖維板等板材質的防火,用在木結構屋架、頂棚、門窗等表面;根據國家標准,除滿足阻火性要求外,防火塗料的燃燒性能分為一級和二級。在規定的實驗條件下,一級防火塗料的耐燃時間不小於20分鐘,二級防火塗料的耐熱時間不小於10分鐘。用戶在選擇時應注意加以區別,避免企業以次充好,達不到防火保護效果。
2.2.3 火災探測技術的應用。設置火災探測報警裝置的目的是及時預測火災的發生,告知工作者做好火災處理工作,還要能啟動與之相連的各種設備來開展滅火或煙氣壓制工作。而在設置火災報警系統時,一定要把古建築的防火作為重中之重,在古建築的附近安裝高科技的火災報警裝置,能第一時間發現火情並進行滅火。每種探測裝置不可避免地都會有一定的差異,所以要借助多個探測器來實現早期的預報工作,這樣還能避免火災預警時可能產生的誤差。進行報警探測器的選擇工作時,一般要使用具有感煙、感溫、火焰探測能力的探測裝置,最好將這些性能結合起來使用。
3 結語
歷史變遷中遺留下來的古建築是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護好古建築群,提高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質量,高效解決各種存在的問題,並嚴格貫徹政府制定的各種制度,多方面共同合作,一定能使消防安全工作有較大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