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結構 >> 古建中雀替的形式(一)

古建中雀替的形式(一)

日期:2016/12/15 2:03:48      編輯:古建築結構

清代雀替

清代時的雀替,隨著時間的推移,其“肚”部的曲線越來越縮減、“肚”的面積漸漸小,而頭部相應的越來越大,並且頭部給人的感覺是突然間下垂,形象上的改變非常明顯。

雀替紋樣

雀替的紋樣、雕飾不但逐漸的增多,並且隨著其不斷的發展還越來越精美,到了清代時期尤為豐富多彩而精致,幾乎可以說雀替因此逐漸變成了建築上一種純粹的裝飾性構建。明代以前的雀替,可以說就是沒有雕飾,如果有一些裝飾也只是彩畫,有些雀替還雕刻有龍、禽之類的動物紋,非常精美。

騎馬雀替

“騎馬雀替”多用在建築的梢間、盡間或是廊子等處,這些地方空間相對狹窄,柱間距離較小,使用兩個雀替就會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大的雀替,整個跨連在了兩根柱子間,所以稱為“騎馬雀替”

龍門雀替

“龍門雀替”除了具有一般雀替的形象外,還在一般雀替之外增添了一些裝飾性的附件,如雲墩、三福雲、麻葉頭、梓框等,都是一些純粹性的裝飾件。這些裝飾件的增加,原本在水平方向發展的雀替形象,轉移到了向垂直方向的發展。這也是龍門雀替的特色所在。

大雀替

“大雀替”是雀替的一種做法,而不是指體積大的雀替。大雀替也是由兩個雀替相連而成,聽起來有點像是“騎馬雀替”,但實際上差別很大,騎馬雀替是在兩根柱間的雀替相連為一體,而大雀替是一根柱子左右兩側的雀替連為一體。同時,這兩個位於一根左右兩側的雀替相連後,架在柱頂,雀替不穿過柱子,柱子也不穿過雀替。

通雀替

“通雀替”的形象,不但聽起來與大雀替相近,而且看起來也近乎相差不多,實際上也不一樣。大雀替是架在柱頂上,就相當於是柱頭,而通雀替雖然也是在一根柱子的左右,並左右相連,但是通雀替並不是放在柱頂作為柱頭,而是夾住柱頂,其上邊線幾乎與柱頂面平行。也就是說,與大雀替想比較起來,通雀替在柱子上的部位要相對低一些。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