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結構 >> 建築理論知識: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有哪些成因原因

建築理論知識: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有哪些成因原因

日期:2016/12/14 22:54:09      編輯:古建築結構

是國內大型的工程類遠程教育基地,憑借其多年輔導經驗,聘請國內權威考試輔導專家,依托專業、龐大的教學服務團隊,采用高清課件、移動課堂等先進教學方式,強力推出、、、、、安全程師、等網上輔導課程,超高考試通過率,受到廣大學員的一致好評。

  1.混凝土自身因素:

  (1)混凝土硬化時,水分逐漸減少,產生干燥收縮。干縮與骨料級配和水泥的品種、標准磨細度、水泥用量等有關,標准狀態下,極限收縮變形值一般取3.24x10-4,對鋼筋混凝土取值為2.5x10-4。

  (2)混凝土澆築後,水化凝結,由塑性狀態向固體轉化,產生塑性收縮,在混凝土表面形成0.05~0.1mm寬不規則裂紋。

  (3)水泥標准修訂後,水泥細度的比表面積平均值由300㎡/kg增加到330㎡/kg.水泥顆粒愈細,與水起反應的表面積就愈大,水化較快且較完全,因而凝結硬化快,早期強度高,但也增加了混凝土的溫度收縮及干燥收縮。

  2.混凝土施工原因:

  (1)混凝土從配合比設計、選用原材料、預拌、輸送、澆築、養護的全過程是一項系統工程,但多數施工人員僅對骨料粒徑、配制強度提出要求,忽視保證技術性能的措施。又加上施工中,砂、石材料供應渠道不固定,質量不穩定,帶來一些不確定因素,從而加大了混凝土裂縫出現的概率。

  (2)大體積混凝土澆築時多用泵送,受施工機具的影響,混凝土粗骨料粒徑減小,水泥用量增加,砂率增大,導致更大的混凝土體積收縮,泵送混凝土的收縮值為6~8x10-4,比一般混凝土大2~3倍。

  (3)混凝土澆築振搗差,養護不及時或養護差,也是致使混凝土產生裂縫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光照和風的公共作用下,混凝土中水分蒸發速度加快。

  (4)模板及其支架,強度、剛度、穩定性不夠,或拆模過早,形成結構裂縫。

責任編輯:zyy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