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歷史五千年, 建築文化源遠流長, 屋頂上的脊飾更是中國古代建築上獨具藝術特色與文化特色的構件, 其隨著時代的變遷、文化的發展而不斷變更。從遠古文明的生殖崇拜, 到封建社會的圖騰信仰, 進而發展出祖先崇拜文化, 脊飾真實地再現了歷史的變幻和多彩, 並與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相互結合, 呈現出異彩紛呈的文化特色。
1.. 脊飾和屋頂
中國的古典建築, 由屋頂、屋身、台基三部分組成, 即.. 三段式.. 。其中大屋頂以其形態上的顯著特征最為典型, 它可以分為硬山、懸山、歇山、庑殿、卷棚、攢尖等。等級較高的如宮殿及壇廟等建築多用庑殿、歇山頂, 而在民居建築中以懸山和硬山為主。因懸山防雨, 硬山防風火, 所以南方多懸山, 而北方多硬山。
脊飾最初的功能是壓住瓦片和屋脊收口的結構構件, 而到後來逐漸發展成為以裝飾為主, 用以顯示建築的等級地位, 這也反映了一個地區的民俗文化和價值觀念。從以圖騰崇拜為基礎, 到和儒道佛思想相結合, 脊飾經歷了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

2.. 脊飾的發展
2. 1.. 脊飾與生殖崇拜
遠古社會生產力極其低下, 為保證生活資料的供應需要有充足的勞動力, 即人類自身的生產, 因此人口問題是關系到人類社會能否延續的根本大事, 由此而產生了遠古人類的生殖崇拜文化。蛙紋、魚紋是當時母系氏族社會女陰崇拜的象征, 鳥紋、龍蛇是父系氏族社會男根崇拜的象征, 而魚、鳥、龍等都是古建築脊飾
的重要題材, 因此, 研究它的這些特點並從中探尋到美的精神, 是非常有意義的。

2. 2.. 脊飾與圖騰崇拜
在生產力極其低下的遠古時代, 人類在和大自然的抗爭中逐漸產生了敬畏之心, 由敬畏產生了各種崇拜, 並以圖騰的方式給予了它們活靈活現的形象, 其中有自然界真實存在的生物, 如西羌族的虎圖騰崇拜、少昊族的鳥圖騰崇拜、北方夏民族的蛇圖騰崇拜, 也有各種生物的綜合體, 如東夷旗的龍崇拜, 而這就是所謂四象的由來, 即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其中的龍、蛇、朱雀都是生殖崇拜的主要內容, 由此可見圖騰崇拜其實是由生殖崇拜演變發展而來的。

2. 3.. 脊飾的歷史變遷
我國的脊飾文化, 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 在當時的建築上大多是用瓦當頭堆砌的起翹狀, 一般以鳳鳥作正脊的都是地位等級很高的建築。這一點從當時的畫像磚、陶屋中以鳳鳥為脊飾的例子極多可以為證。古時候, 人們認為太陽是由.. 日中鳥.. 馱著每天由東方飛至西方降落。因而作為一種圖騰, 鳥的形象被人們大量的運用在脊飾中。據..左傳..昭公十七年.. 記載: .. 我高祖少昊, 契之立也, 鳳鳥適至, 故紀於鳥, 為鳥師而鳥名。.. 鳳鳥即是朱雀, 傳說中的四神之一, 在五行中為火之象, 楚人因害怕火事而崇拜火的圖騰即鳳凰朱雀, 立於屋脊之上以克火事。正當漢朝盛行以鳳鳥作為脊飾時, 在太初元年, 柏梁台被火焚毀。據..漢紀..載: .. 柏梁殿災後, 越巫言海中有魚虬, 尾似鸱, 激浪即降雨。遂作其象於屋, 以厭火樣。.. 當時越巫上言以巫術厭火, 立鸱尾於屋脊之上, 而作為火象的鳳凰, 自然被取而代之了。

鸱尾從此作為水神的形象登上了宮廷建築的屋頂。直到中唐時期, 鸱尾簡化成一個帶有短尾的獸頭, 它張口吞脊, 名曰鸱吻, 一直沿用到宋、遼金時期。直到明朝, 從皇帝自命為.. 真龍天子..開始, 鸱吻的形象越來越向龍形的方向發展, 改稱龍吻, 它尾向後卷, 吻身上部有小龍, 形態生動。但清代以後, 龍吻形式幾無變化, 了無生氣。
3.. 民居與脊飾
由於脊飾所屬的民間藝術范疇, 它的各種藝術形象, 創造的人或動物的角色, 也都是來源於對生活的各種美好願望, 如鎮宅辟邪, 驅妖除孽, 保佑平安等。同時也漸漸發展成一種具有審美功能的建築構件, 使原本略顯單調的屋頂體現了各種不同的內涵, 有的清秀典雅, 有的壯闊逶迤, 各具姿態。封建王權時代, 統治者對民間的各類裝飾有著嚴苛的規范與制度, 如同各類屋頂等級的高低貴賤, 在源自民俗文化的脊飾形式上, 也有著種種的束縛和規定, 但即便是如此, 民間的脊飾文化還是呈現出異彩紛呈的文化特色。有的選擇一些神話人物、蓋世英雄的形象, 有的是以有靈性、有力量的現實存在的動物為原型。

前者如壽星、八仙、太上老君以及各類古典名著中的英雄人物等, 後者如龍、鳳、獅、虎、蛇、龜、麒麟、魚、鶴、鹿、鷹、象等。除人和動物之外, 還有以植物為原型的, 如葫蘆瓜, 象征子孫繁衍; 蟠桃, 象征長壽; 佛手, 象征福與壽。或者以動物和植物互相結合, 如蓮與魚, 象征連年有余; 以及.. 鳳戲牡丹.. 、.. 鹭鸶探蓮.. 等等。南北方的脊飾發展也有差異, 如在漢朝越巫上言以巫術厭火, 立鸱尾於屋脊之上, 其實是源自越人的圖騰崇拜, 魚虬乃南越番禺族的圖騰, 也是水神的化身鯨魚。因此在南方建築上多發現魚飾或魚形吻。北方的脊飾多用龍吻, 尤其是在正脊上, 有的行走, 有的蹲立, 有的騰飛, 有的張嘴吞脊, 姿態萬千, 令人贊歎。首都北京的
天安門城樓, 屋頂上鋪著黃色琉璃瓦, 遠遠望去, 金光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