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一品坊”屹立在歙縣雄村村首曹氏宗祠前,是一座三間三樓,四柱沖天式功名牌坊。乾隆年間為褒獎戶部尚書曹文埴祖孫四代而敕建的,也是曹府新廳之門坊。
該牌坊用灰凝石建造,寬8米,高11米,雕刻較為簡樸,色調凝重,用料厚實。三樓額枋板上刻“四世一品”四個大字。曹文埴1736-1800,字近微,雄村人,出生於鹽商世族家庭。自幼刻苦攻讀,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僅25歲的他便中取傳胪。他在戶部尚書位上多年,以辦事干練,不徇私情而聞名朝野。乾隆三十八年1733,乾隆皇帝開設四庫全書館,曹文埴為《四庫全書》總裁之一,深得乾隆皇帝的寵信,稱贊他說“文埴等不徇隱,公正得大臣體。”乾隆四十八年1783請辭回歸故裡養母後,還曾前後兩次專程進京為乾隆帝祝壽,使乾隆頗為感動。乾隆皇帝念及他的特殊地位和品行,特賞賜他的曾祖父、祖父、父親於一品官銜,加上他的一品官銜,於是就有了“四品一世坊”。曹文埴享年65歲,其詩文、書法均有很高的造詣,著有《石鼓硯齋文鈔》20卷、《詩抄》32卷、《直廬集》8卷、《石鼓硯齋試帖》2卷等文集傳世。
值得一提的是:其子曹振镛1755-1835因有其父遺風,剛成年便中進士,也深得乾隆、嘉慶帝寵信,不斷加官晉爵。嘉慶時官至工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嘉慶外出巡視,振镛以宰相身份留守京城,處理政務,代君三個月,故歙縣民間至今還流傳有“宰相代代有,代君世間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