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築中的風水
日期:2016/12/14 19:17:50   編輯:古建築結構
首先講風水是科學,不是迷信。
上古即有風水,風水是勞動人民日常生活中總結的經驗。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人們無法理解其中的奧秘,所以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
風水有天時、地利、人和之說。是隨各種外界條件變化而有所不同,象我國北方的四合院坐北朝南為上佳,是因北方寒冷需要陽光長時間照射保持室溫;雲南洱海地區生活的白族群眾居住的房屋向西南,面向印度洋吹來的季風;雲南西雙版納地區又是另一種跡象——高腳樓,高腳樓有效解決多雨潮濕的問題。
徽派建築在中國建築史上有著輝煌的一頁。
背靠青山,面向溪流,白牆青瓦馬頭牆。在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到處可以。
傳統意義上的徽州,包括績溪、歙縣、黟縣、祁門、休寧,以及現在劃歸江西的婺源。徽州村落由多種關系構成,地理環境、風水追求和觀念意識都對村落布局產生影響。其中風水追求和觀念意識又作用於地理環境因素之上,形成徽州村落布局特色。
徽州民居的外觀造型頗具特色,除一般中國古代建築的低層、坡頂形式外,著重采用了馬頭山牆的建築造型,將房屋兩端的山牆升高超過屋面及屋脊,並以水平線條狀的山牆檐收頂。為了避免山牆檐距屋面的高差過大,采取了向屋檐方向逐漸跌落的形式,既節約了材料,又使山牆高低錯落,富於變化。這原是為了防火,故俗稱“封火牆”。馬頭山牆高大、小窗,具有很強的防火的功能,另徽商徽商,徽州大量的男人外出經商,家中只留有老婦弱,而徽州處於山林之中,是土匪出沒的地方,高牆、小窗防匪。
葉狀小窗寓意‘落葉歸根’
小窗外跳,可以清晰觀察宅外情況,也可使用火槍對外射擊。宅外土匪無法知道宅內詳情,‘也許他家老二昨晚回家了,今算白來了,趕緊撤’。
徽州宅居的基本形式為天井庭院形布置,即由房屋和圍牆組成封閉的空間,院內以南向廳堂為主,東西兩廂為輔,中間為天井,後為小院,平面組成為日字形。房屋除大門外,只開少數小窗,采光主要靠天井。徽州宅居往往套建,一進套一進,結構大抵相同。這種深宅裡居住的都是一個家族,隨著子孫繁衍,房子越建越多,故人們稱呼大家族有“三十六天井,七十二檻窗”。一般是一個獨立家庭住一進,36個天井就有36進,一個大家族就有36個獨立家庭。邊門一閉,各家各戶獨立過日子;邊門一開,一個大門出入,一個祖宗牌下祭先人。它生動地體現了古徽州聚族而居的民風。這種高牆深宅式的建築,千丁之族未嘗散居的民風,在中國也是少見的。
在自家庭院歇息的老人
庭院皆開天井,充分發輝通風、透光、排水作用。人們坐在室內,可以晨沐朝霞、夜觀星斗。經過天井的“二次折光”,比較柔和,給人以靜谧之感。雨水通過天井四周的水枧流入陰溝,俗稱“四水歸堂”,意為“肥水不外流”,體現了徽商聚財、斂財的思想。民居樓上極為開闊,俗稱“跑馬樓”。天井周沿,還設有雕刻精美的欄桿和“美人靠”。
徽州的三雕,天井中石雕的入水口——錢眼,預示財源廣進
在室內裝飾和擺設方面也極為講究。正堂掛中堂畫,兩側中柱上貼掛楹聯。“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等透出深刻的哲理,反映了徽商賈而好儒、崇文重學的思想。廳內陳設條桌,桌上東邊放一花瓶,兩邊擺一古鏡,中間是時鐘,寓意徽商在外永遠平安。
二進院是小姐閨樓,大戶人家的女孩出嫁前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看男客可以在前院二層環廊偷看。圖片能夠看到陽光通過兩房間一線天空,投入閨樓。水不外流,二進的房檐都裝有鐵鑄水管。雨水順鐵管流下,外家人的女孩別想沾到。房子老圖中的水管都是當年鑄造的。
二進院是女卷的宅地,牆角的流水口是左右兩只石雕麒麟。麒麟送子,意為家族人丁茂盛。兩只麒麟的腳下都踩著錢幣,意為家族不僅人丁茂盛,還要子孫富裕。
庭院外牆是石磚結構,內部是全木結構,內部防火是關鍵,每家都在天井擺放大水缸,以備走水。這個大水缸和宅子同樣的年齡。
水是財富的象征,村中水渠貫穿引水到各家,即預示著全村財源茂盛,又帶來用水、排水的便利。相片顯示的是上曉村的溪口。
徽派建築到處暗藏著風水,到處考慮到生活的必需。我們現代人的生活所居是否很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