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地方建築“土味”足 陽朔要把全縣建成大西街

地方建築“土味”足 陽朔要把全縣建成大西街

日期:2016/12/16 18:44:55      編輯:古代建築
   “西街不應只有一條!”近年來,陽朔縣致力於打造一個與山水風光相協調,具有陽朔本土特色的旅游精品縣,他們以西街為核心向各鄉鎮和村莊拓展,努力把陽朔縣建成小青瓦、石板路、白粉牆、坡屋面的“大西街”,要讓這種特色民居建築成為旅游新的亮點。

    早在1999年陽朔西街進行保護性整治前,他們就派工作組到安徽、南京和江蘇一帶考察,學習借鑒其建築經驗。“按照保存歷史信息和整舊如故的方針,所有修葺拯救也要按原有風格進行。”最終,縣委、縣政府決定按照陽朔的地方特色整治。原有建築設施沒“傷筋動骨”,形成了小青瓦、石板路、白粉牆、坡屋面的鮮明民族特色建築風格。

    西街整治的成功,縣領導有了把全縣建成“大西街”的想法。陽朔以西街為核心向四周拓展,西街新增項目、新城開發區,以及新西街民俗走廊,均與西街的風格渾然一體。濱江路、芙蓉路、疊翠路、觀蓮路、城北路、府前巷等“五路一巷”的設計方案都面向全國招標,並請專家組評審,統一按照“西街風格”擇優選擇設計方案。

    同時,他們還請了張景秋等國內10多位知名的規劃設計大師,對鄉鎮和村莊進行規劃和設計。在被評為“廣西鄉鎮文明庭院”的葡萄鎮政府大院,記者看到,其辦公樓的規劃設計同樣凸顯小青瓦、白粉牆、坡面屋的地方特色,院落裡幾幢小樓依山傍水,與參天古樹、石板路融為一體,盡顯古樸的建築風格。在龍潭門新村,記者也發現,村民的新居依山而建,錯落有致,樓前是繞山而修的平整水泥路,所有的小樓都是小青瓦、大坡面、吊陽台,與周圍山林、庭前果樹相互烘托,俨然一座渡假式的山莊。

    如今,陽朔許多鄉鎮和村莊都已呈現出小青瓦、石板路、白粉牆、坡屋面的風格,還有竹木結構的民居、鵝卵石壁畫、風雨亭、石拱橋等,這些“土味”十足的建築形象,融入到青山秀水中,形成了十分鮮明的地方建築特色,再現了那種小橋流水般的古鎮情調。

  1. 上一頁:
  2. 下一頁: